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docx

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1《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拿到后,一看书名似乎就知道此书大概讲些什么内容,可是直到读完之后才发现此书的理论高度。它不但是一本实践指导性很强的著作,还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和思索,探讨了师幼之间谈话的艺术,以及通过对话教育幼儿的好途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例如,在第六章解读对话中,作者说:“孩子的对话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对话是否揭示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是以一种有趣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方式把新旧观点联系起来?对话是否表露了儿童对新概念或观点的一些困惑呢?”是啊,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朦胧的,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是有限的,而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又是那么丰富,成人的理解与孩子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记得上学期,我班来了一个新小朋友小顺,他的好动与坏习惯令老师们头疼,我第一次去班里带班,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就告诉我,要特别关注小顺,因为他一不小心就会离开位置溜走,上课也会冷不丁来几声怪叫。带着对他的偏见我来到我们的花花班,小顺来了,一看见我就显得有点兴奋,拉着旁边的小语指着我说:“她是‘花’老师”,小语瞪他一眼、小嘴巴一翘:“不是的,她是吴老师”,说完马上转过头来告诉我:“吴老师,小顺说你是‘花’老师”。只见小顺不急也不恼,一个劲看着我笑,小脑袋一歪指着我说:“呵呵,你就是‘花’老师”。我有些纳闷,可瞧他那个样子实在是蛮可爱的,我把他拉到跟前:“谁告诉你,我叫‘花’老师?”他很神气地回我:“我妈妈。”我正想很严肃地纠正他,我不是‘花’老师,我叫吴老师,可还没等我把话说出,他却更加兴奋地指着幼儿园的大门口方向说:“在那里,你在花里,好多花,全是花,‘花’老师!”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教师简介”里我那张在花丛中的.照片啊。我大笑一把抱住他:“哈哈,你是看见了吴老师的照片了?”他使劲点头,嘴里还在嘟哝:“‘花’老师呵呵好看!”。我问他:“你喜欢照片里的花还是照片的吴老师?”他毫不犹豫说:“都喜欢,花好看,你好看!”边说还调皮地用手指指我。我告诉他:“吴老师有一次去看牡丹花,也觉得那些花好好看,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所以,就在花丛里拍了那张照片。小朋友还不知道你为什么叫我‘花’老师,你现在去告诉她们,好吗?”“好!”现在想来,好在小顺是一个开朗、大胆的孩子,好在他的急于想告诉我原因,才使我强于更正的话没有及时说出,才让我听到了孩子对我的认识、孩子对称呼的理解,才让我们有了一段很开心很开心的谈话。就像《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中说的,“孩子的语言正处于发展之中,或许他们的母语与自己所在的学习环境中的主流语言不一样。”所以,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理解,耐心去解读。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2《老师,你在听吗》一书第三章“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中提到,教师经常无意识地用不同的活动把儿童的一日活动安排得太过充实,以至于儿童几乎没有时间去尽情享受并探索每个学习机会,我对此深有体会。我班有个辰辰小朋友,前一段时间经常往厕所跑,通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厕所有小朋友时她就去,厕所没有小朋友时,她也要在那里蹲着等一会儿,我决心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一天,辰辰提出要求小便后,我悄悄尾随其后,只听辰辰一到厕所就和佳佳聊开了:“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我妈妈说放学给我买汉堡吃”……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不是真的要小便才去厕所的,而是把厕所当成可以和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和宣泄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老师的干扰,能使她小小的心灵的.情感得以寄托。我可以采取强硬措施限制她去厕所吗?不行!这样只能压抑她的宣泄,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我领悟到,平时给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太少了,才使得她们不得不到厕所去寻找自由,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平日工作中孩子们的每一次告状,每一个表情,每一回争执,每一次轻轻抚摸你的手……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孩子在向你传递着幼小心灵的需要。以后的日子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不受干扰的谈话时间:来园后、吃点心后、午餐后……而我也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聆听他们的秘密,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创设一个健康宽松的空间,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自由。瑞吉欧的教育者们把环境说成是儿童的另一位教师,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去思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环境应该成为充满学习、乐趣和希望的地方。读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3《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中有很多真实的案例,每当读到这些案例时我都会想:如果是我来处理这些案例中的问题我会怎么做?在《学习与老师的儿童观》一篇中提到了一个关于让孩子们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