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个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厂商,必将以最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即以最佳要素投入组合来进行生产。所以,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供给决策首先要考察厂商如何组织资源,投入要素,进行生产。企业愿意生产多少产出?前一个问题是工程学和管理学的问题;后一个是经济学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引入“供给决策理论”,即表明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某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本章集中讨论供给决策,先考察生产能力,然后再考察如何确定供给量。分析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什么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引发了哪些成本?成本如何影响供给决策?学习要点:1、了解生产函数和厂商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2、能够定义和解释收益递减规律。3、理解区分短期和长期概念的重要性。4、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和关系。5、能够区分生产过程中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6、能够计算生产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生产厂商§1生产与厂商厂商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单一业主制厂商: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厂商:由两个以上的人合资经营、共负盈亏的厂商组织;公司制厂商:也叫股份制厂商,是按照法律程序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是现代厂商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厂商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目的:利润最大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生产理论(2)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成本理论(3)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市场理论§2生产函数②生产函数公式表示:Q=f(L,K,N,E)其中,Q:产量;L:劳动;K:资本;N:土地;E:企业家才能。假设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这时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L,K)③注意:生产函数是从某个特定时期来考察的,时期不同,生产函数也可能不同;一种生产函数取决于一定的技术水平,如果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函数将随之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涉及到不同长度的调节产品供给量的时间周期。生产理论中的短期与长期(1)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3)特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任何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只能够通过调整存货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4)特长期:生产者在这一时期内不仅能够调整一切生产要素,而且生产技术也会发生变化。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被调整,称之为可变要素投入;还有部分生产要素生产者无法对它们进行数量调整,称之为不变要素投入。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的要素投入。微观经济学中,通常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L)来考察短期生产理论,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L,K)来考察长期生产理论。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引入案例短期生产函数②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等于劳动的总产量除以劳动的总投入量。AP=TP/L=f(L)/L③边际产量MP(边际物质产品):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动。表3-1只有劳动作为可变投入时的生产函数举例TP、AP、MP规律L1.曲线的绘制与特征2.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分析(1)TP曲线与AP曲线之间的关系;(2)TP曲线和MP曲线之间的关系;(3)AP曲线与MP曲线之间的关系。L*TP、AP、MP的相互转换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正值的时候,总产量曲线是上升的,此时增加劳动就能增加产量;当边际产量为负值的时候,总产量曲线是下降的,此时增加劳动就会使总产量减少;而当边际产量为零的时候,总产量曲线上相应点是曲线的最高点,此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L可变要素使用量的合理区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生产的三阶段:第I阶段:APL产量递增阶段,即APL从0增到其最大值点第II阶段:APL产量递减,但MPL仍大于零。第III阶段:APL产量继续下降,MPL为负值,TPL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总结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①内涵:在其他投入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连续追加相同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其产量的增量在达到某一点后会下降,即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②原因:当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此时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