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坚定信心打好梯田建设这场攻坚战努力为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构筑基础平台中共西峰区委西峰区人民政府(2010年8月)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座落于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旱作农业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区共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万人;总土地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3万亩。境内地形复杂,川塬交错,沟壑纵横,受马莲河、蒲河及其支流长期冲刷,形成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是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区之一。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紧抓不放。按照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工程与生物措施并举、治理与巩固方式并重”的建设思路,科学规划,规模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已新修梯田6490亩,占总任务8100亩的80.2%,完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梯田建设示范点1处,500亩以上集中连片梯田建设示范点3处,集中连片完成的面积占总任务的68%。紧抓实现梯田化这一有利条件,预计年内可新栽果树5500亩,种植各类瓜菜2000亩,建成3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1个、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1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50户,年底“果、菜、畜”三大支柱产业收入可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逐步形成“梯田+果园”、“梯田+蔬菜”、“梯田+畜牧”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我们主要做到了“五抓、五确保”。一、抓组织领导,确保靠实工作责任。为切实搞好梯田建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大力实施。一是专门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国土、统计、水保、农发办及各乡镇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梯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梯田建设;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项目建设区域农户搬迁安置等工作。二是年初区上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发《西峰区梯田建设2010年度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全区梯田建设进行详细安排,周密部署;并将梯田建设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逐项靠实责任。三是严格落实“三包三抓”(县级干部分片包乡项目、乡镇干部分组包村、村组干部分片包点,抓组织施工、抓典型培养、抓经验推广)、“三不变”(规划不变、目标不变、决心不变)和“四定”(定任务、定措施、定办法、定责任)工作制,逐步形成了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良好格局。二、抓宣传引导,确保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把宣传动员作为梯田建设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由宣传、广电等部门牵头,农牧、国土、水保等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制作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资料、上户宣传、召开群众会议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梯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耐心细致的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梯田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严格实行一月一报、一季度召开一次通报会议,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积极引导,整体推促,比较主动地把握了全区梯田建设的进程。三、抓规划设计,确保规模连片推进。为使全区梯田建设上规模、提水平,在认真借鉴兄弟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总结出了“坚持规模化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科学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机修”的治理思路。一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现梯田建设规模化。坚持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打破村界、组界、地界,集中连片,规模建设,形成了规模效应。全年在7个乡镇13个村共规划梯田8100亩,其中千亩以上的集中连片梯田建设示范点2处(显胜乡冉李村3000亩,彭原乡赵沟畎村1129亩),500亩至1000亩的集中连片梯田建设示范点4处(肖金镇老山村516亩、左咀村547亩,彭原乡五郎铺村871,温泉乡巨家塬村531亩),百亩以上的集中连片梯田建设示范点7处。二是以单块设计为核心,实现梯田建设标准化。立足规划精品工程、实施优质工程,坚持把单块设计作为提高梯田建设质量的关键紧抓不放。开工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利用GPS测量技术,逐地块进行测量设计,绘制施工图,做到了定点、定线、定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的要求,指导施工队作业,有力的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三是以道路建设为骨架,实现梯田建设效益化。按照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在梯田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积极与村组干部群众协商沟通,先后新修农田道路34条49.9公里,设计宽度为3至4米,既便于机械化作业,又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四是以人机结合为途径,实现梯田建设优质化。大力推广机修梯田新技术,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