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中国上海市,是历史悠久的著名综合型大学,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同济大学由德国人在1907年创办,与德国和欧洲联系紧密,交流频繁,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采用德语教学。同济大学是民国时期最早建立的一批国立大学(1927年),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较早的真正意义的综合大学(包含医学院),“同济”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牌大学。学校主页:http://www.tongji.edu.cn/中文名:同济大学外文名:TongjiUniversity简称:同济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创办时间:1907年类别: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类型:工科主管部门:教育部学校属性:211工程和985工程现任校长:裴钢知名校友:李国豪,裘法祖等所属地区:中国上海主要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硕士点:218个博士点:94个院士:13人主要奖项: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同济大学校徽学校简介同济大学[1]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成员高校之一,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解放前,同济大学的工科学生在德国享有和德国大学毕业学生同等的声誉和待遇。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同济大学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国务院领导赞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编辑本段历史变迁建校1891年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埃里希·宝隆(ErichPaulun)来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并且缺医少药,就决定离开海军来上海开设诊所。他先回到德国继续进修医学,提高外科水平,并筹集资金。1893年再次来到上海,就在当时的上海德国教堂附近设立诊所,并与在上海的几名德国医生一起发起了“德医公会”。1899年,"德医公会"营业不振,埃里希·宝隆通过中国实业界和德国公司、企业私人募捐到一笔资金。当时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纳佩(W.Knappa)派领事馆参赞费舍尔(P.D.Fischer)与上海的中国官员上海道扎饬善堂协商。上海道决定把坐落在张家浜新马路(现上海凤阳路)旁的一块地,用于筹办医院。1900年前后,由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所医院就是后来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医院的医师大都是"德医公会"成员。他们白天忙于经营自己的诊所,只有傍晚到医院看门诊、动手术。埃里希·宝隆医生看到医院里的医疗力量不足,计划在院内设立一所德文医学堂,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施诊医生。这个计划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以及德国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1906年,他们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得到了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筹集到一批医科书刊及新式的外科手术电动器械等物品四平路校区宣传廊1907年6月医学堂开学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在上海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国洋行向中国商人募捐。同时,费舍尔还要求中国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克纳佩利用在中德两国募来的捐款,成立了“为中国人办的德国医学堂基金会”。当时规定,捐款金额较多者可成为医学堂董事会董事。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并成立了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董事会由18人组成,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