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劝学》教案第一篇:《劝学》教案《劝学》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5、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荀子》相关知识。2、熟读课文,掌握字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须臾()()跂()彰()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镂()螯()蛇鳝()课堂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文章脉络。2、落实可以、中、暴、受绳、金、日、知、跂、疾、彰、假、绝、性等语言点,重点落实第一、二段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2、体会一、二段中的比喻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检查预习效果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劝学2、找出最能表达本文中心的句子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落实第一、二段中的重点字词及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2、第一段中论述到的事物及其关系,其所含喻义是什么?蓝←———胜于——青(取之于蓝)3、找出第二段中五组对应关系,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其共同特点,其中喻义是什么?跂而望——————→登高博见登高招——————→见者远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用一句或几句比喻来说明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例如:1、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2、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掌握第三段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2、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3、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研读第三段1、落实善、得、焉、无以等重点语言点,重点落实“无以”此固定用法及本段中定语后置的句子。2、荀子在第三段中强调了哪些优秀学习品质,除了运用比喻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又是如何运用的?三、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四、知识梳理1、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2、古今异义金就砺则利輮以为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蚓无爪牙之利3、词类活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一词多义绝而于5、特殊句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輮以为轮五、拓展延伸历年来高考涉及到本课的名句1、(09山东)故不积跬步。2、(09天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09福建)故木受绳则直。4、(09福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5、(09全国I),;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6、(09重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7、(08广东)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8、(08山东)君子性非异也。9、(08全国II)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阅读欣赏-勤学故事范仲淹“划粥断齑”范仲淹小时候很爱读书,但是一家老少挤在一间小屋里,弟弟又不懂事,戏耍吵闹,使他难以安宁,便去借住在一所庙里,以集中心思攻读。由于家里穷,范仲淹只能吃粥充饥,每天一早熬一小锅稀粥,等粥冷凝后用刀切成四块,再切几根咸菜,早上和傍晚各取两块粥,和着咸菜填肚。这就是古人“划粥断齑”(齑,音跻,指切碎的腌菜)的勤学故事。虽然吃得很苦,范仲淹的读书却非常用功,夜以继日,不浪费一寸光阴。深夜里困倦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刺激头脑,振作精神再读。寒来暑往,一晃八年过去了,范仲淹天天过着“划粥断齑”的苦读生活。艰苦的环境,既使他磨练了意志,又获得了丰富的学问,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温公幼时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背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宋]吕祖谦《吕氏私塾记》[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哲宗朝任宰相,死后追封温国公,世称温公。②下帷——“帷”是室内悬挂的帐幕。“下帷”是放下帐幕不朝室外看的意思,原本是西汉哲学家董仲舒的勤学故事,后来常用作闭门读书的代辞。③绝编——古代用竹简写书,把许多竹简用皮带编联起来叫“韦编”。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因为读的遍数太多,穿在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