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唐代诗歌唐代概况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1、国家的统一,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2、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是唐代文学繁荣的物质基础。均田制租庸调制3、科举取士,诗人地位的转移,行卷之风的影响。4、思想、文化气氛的活跃,对于各种文化兼收并蓄。敦煌壁画(尸毗王本生图)敦煌石窟中表现佛教故事的壁画此图见于莫高窟北纬第275窟,描绘了尸毗王割股肉喂鹰救鸽的故事儒释道三尊5、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文禁松驰。胡应麟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诗薮》)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6、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7、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侧身幕府的习俗,读书山林的风气,都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作用。漫游之风侧身幕府读书山林贬谪生活唐文学的繁荣表现:1、作品数量众多,作者人数众多,名家辈出。清康熙年间《全唐诗》共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总九百卷。今人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之后,计有唐诗55000余首,作者3600余人。2、题材更为丰富。3、风格流派多样。4、众体兼备。5、艺术精湛。唐诗的分期:3、明高棅《唐诗品汇》正是提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明末沈琪《诗体明辨·序》对唐诗的分期被后人所接受。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初(766),约五十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太和九年(836),约七十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宗天祐三年(906),约七十年。初唐诗歌第一段:唐朝建立之初至唐太宗贞观末(650年)或至高宗永徽初(公元650年前后);第二段:从永徽初至调露年间(679年前后);第三段:从调露年间至景云中。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叙》中说:若能取江左清绮之文辞、河朔刚贞之词义,“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李世民诗作题材较为丰富,其中纪行、咏怀之作,多是追忆当年的戎马生涯,写景抒情。《全唐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上官仪(608?-664)《旧唐书》本传称: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歌声辞之美的倾向,他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诗有八对:一曰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龙门)人,自号东皋子。诗歌带有一种避世的淡泊情思,质朴清新。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特色初唐四杰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次序就是王、杨、卢、骆。《旧唐书》卷190云:“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以为然。”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滕王阁《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落霞孤鹜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胡应麟:“初唐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着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之妙境。”(《诗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特色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弘农华阴人,后称“杨盈川”。《从军行》卢照邻卢照邻(632年-69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了市井,反映了长安的盛况;而且,热烈的爱情追求,代替了艳情的描写。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