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高清图谱.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6.5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稻病害高清图谱.pptx

水稻病害高清图谱.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稻曲病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稻曲病粳稻被害后期症状防治方法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导致叶片枯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一般造成损失10%到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危害特点初期症状中期症状后期症状纹枯病的菌核防治方法三、稻瘟病稻瘟病(1)普通型(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先呈近圆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暗褐色,形状由圆形、椭圆形度成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迟为灰白色,周围边缘现出黄色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3)白点型: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这种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侵入并向邻近细胞扩展时遇适宜的条件,而到症状出现期,环境条件又变为不适宜(如高温或低温干燥等),从而呈现白点的症状,这种白点型病斑又可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转变为普通型或急性型。(4)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现黄色晕圈,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稻瘟病的发展基本不起作用。此外,叶舌、叶耳和叶节也可发病,病斑初呈暗绿色,后变褐色至灰白色。此部位发病后常可引起节或穗颈发病。叶枕发病后也可延及叶鞘,产生不规则形大斑,有时在叶片与叶鞘相邻近处因组织被破坏而折断。水稻处于苗期至分蘖盛期,如果稻株因氮肥过多而疯长,发疯后叶片病斑密集,反而萎缩不长,根部变褐枯死。3、节瘟最初在节上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最后使全节变黑腐烂,干燥时凹陷,易折断、倒伏。有时病斑仅在节的一侧发生,干缩后造成茎秆弯曲。节瘟在抽穗期发生时,由于营养水分不能向穗部正常输送,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形成“白穗”或瘪粒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病斑一般呈暗褐色,但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上,可呈黄白色、黄绿色.黑褐色以至黑色等。枝梗也可受害。一般抽穗后期发病受害较轻,尚可部分成熟,但影响米质。如刚抽穗时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5、谷粒瘟发生在稻粒及护颖上。发生在稻粒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水稻开花前后受侵染,多不能正常结实而成暗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较迟的,在颖壳处呈现暗灰或褐色、梭形或不整形斑,影响结实,严重的可使米粒变黑。护颖发病时多呈灰褐或黑褐色。稻瘟病的慢性型病斑稻瘟病的急性型病斑叶瘟节瘟穗颈瘟前期症状穗颈瘟后期症状防治方法(二)种子处理1.抗菌剂浸种用10%抗菌剂“40l”的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80%抗菌素“402”的8000倍掖侵种,早中籼稻浸2—3天,粳稻浸3—4天。以上处理不必换水,满足浸种时间后取出直接催芽。2.福尔马林闷种或浸种先用冷水预浸谷种,以吸饱水分而未露白为度,取出晾干,进行处理:闷种:将种谷放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20—30分钟后取出堆置,或将种谷摊开后用同样药液淋浇后堆置(每100公斤谷种约用20公斤药液)。处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过毒的麻袋,草席覆盖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一般每亩不超过1500公斤,并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酸和促进绿肥腐烂,避免后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药剂防治四、水稻条纹叶枯病典型症状大田水稻被害状五、水稻白叶枯病菌脓初期症状后期症状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病虫防治的几个原则防治对象要明确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切不可搞错。不要随意加大农药的用量按病虫情报上的要求,就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盲目加大药剂用量,既加大了病虫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发生药害。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夏秋时节雷雨天多,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既可以增进药液的效果,又可延缓雨水的冲刷,较好地保证防效。喷药要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