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docx
上传人:波峻****9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docx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教学难点:祭文的情感。教学方法:反复诵读的新授课。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等优秀的外国祭文,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来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颇受褒扬的祭文样式板书课题《祭十二郎文》介绍作者和该文的评价韩愈简介1.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2.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3.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4.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5.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读文(20分)范读正音自读齐读课文分析(一)阅读讲析1.鉴赏古代散文,要强调朗读,要以阅读为基础。读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内涵,与作者同悲同喜。2.讲析:《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叔侄关系、远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称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诉说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尝一日相离,情同手足。第3自然段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第4自然段哀叹自己未老先衰本该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强,不该早死而竟死,两相对照极度悲哀。第5自然段倾诉自己遭受巨大打击精神恍惚,对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惨烈心情。第6段表达自己希望从汝而死,死后与侄儿相见的愿望,倾诉视死为幸的至悲至痛第7自然段联想到自己的和侄儿的孩子,说他们难以健康成长,悲痛至极连忌讳和不吉利都不顾及了。第8自然段推断侄儿猝然而死的病由,倾诉自己未始以为忧的痛悔之情。第9自然段推测侄儿的死期,倾诉自己不能确知侄儿死期的悲哀。第10自然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儿在天之灵。第11自然段为侄儿的死而归罪自己,恸哭长号,告诉侄儿自己已是万念惧灰,仅存替侄儿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第12自然段全文结束,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为侄儿的死而痛伤不已。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