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隐性知识组装无形资产.pdf
上传人:猫巷****晓容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用隐性知识组装无形资产.pdf

用隐性知识组装无形资产.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隐性知识组装无形资产企业管理2003-03-03张庆普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和难以规范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它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这些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主要深植于员工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中,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它还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这些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深藏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会深深地影响到员工个人的行为方式。隐性知识难以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等来表达,也很难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述。因而它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被复制,是企业进行知识创新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和源泉。隐性知识是企业财富最主要的源泉,而隐性知识的高效交流、共享和充分利用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由于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尽管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极为重要,但却十分困难。不承认隐性知识就很难得到它。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存在着多种障碍,是非常复杂、困难的事情。下面结合我国企业状况分析如下:1.不知道什么是隐性知识,不承认知识是资本。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课题,我国许多企业对知识管理、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和有效管理;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机构大多不健全,缺少知识主管、知识经理等专职管理人员。2.不知道谁有什么“绝招”,不知道现有员工的“绝招”有什么用。由于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和不易表达等特点,发现何处、何人具有何种隐性知识,对需要获得隐性知识的人或组织有一定困难。需求者因缺乏足够的信息,经常是一方面找不到隐性知识和拥有者所在的准确位置;另一方面却由于缺乏有效的识别工具和手段,无法辨认和挖掘出那些虽然十分重要、但却未被认识其价值的隐性知识,从而不愿意投入精力去获取,妨碍了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3.掌握“绝招”的人做得了,说不清。隐性知识往往表达困难。如掌握某项工艺诀窍的熟练技工能够通过操作演示其技能,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该诀窍以及是如何掌握该诀窍的,这就妨碍了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4.“绝招”意味着竞争优势,谁也不愿意失去。隐性知识、特别是关键性的技巧、诀窍等的形成和掌握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来之不易。员工拥有隐性知识是某种优势的象征,而与其他人共享会使他们丧失这种优势。因此,拥有隐性知识的员工出于独占性心理,一般不愿主动传播知识。5.拿件商品人人都会想到付费,学会一招技术却没人愿意花钱。知识具有垄断性,如果将企业员工拥有的隐性知识视为“个人的独占品”,那么在共享过程中,就相当于将“知识”暂时地转让出去。作为知识的接受方经常会在没有“支付”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隐性知识,出现“知识交易”的不公平,这将进一步促使具有隐性知识积累的员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6.只知道干活出产值,不知道交流出效益。现在的企业层级制组织中,层次过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员工的工作被安排在狭窄的范围里,不利于实现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需要各种场所,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各种合适的“场所”,企业“知识社区”也普遍尚未形成。7.现代隐性知识需要现代交流环境。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以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缺少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开放交互式技术平台。电子讨论系统、“知识地图”、“最佳实践”数据库、视频工具等先进技术手段很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范围和效率。8.隐性知识属于个人资产,没有报酬难以索取。企业员工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涉及到是否愿意贡献出来的问题,不能强行索取。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极为重要。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采用“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制度,这种方式对激励员工交流与共享隐性知识不大适用。“按知识贡献分配”的制度普遍尚未建立,缺少由物质、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的有效的组合激励机制。9.没有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的环境。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缺少一种能促进学习、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缺乏“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以人为本、鼓励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企业文化。隐性知识的价值实现在于拼接和共享:1.组建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设立强有力的知识主管、知识经理等专职管理人员,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体系。世界上很多著名公司,如可口可乐、施乐、通用电气等都建立了以知识主管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2.“挖掘”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首先要识别和挖掘出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隐性知识,特别是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