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物理备考指导.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中考物理备考指导.doc

2009中考物理备考指导.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中考物理备考指导物理中考是物理学业水平与升学合二为一的考试,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所以,在最后复习过程中应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重点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近几年中考物理从知识的考察到试题的难度都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今年中考应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知识的广度、探究能力的考察中适当提高要求,试题难度会略有增加。如何在最后的一个多月内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谈些想法,供大家参考。一、认真研究《说明与检测》,提高复习针对性。《2009河南省中招学业评价说明语检测.物理》(以下简称《说明与检测》)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包括了今年中考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考题示例等。简单来说就是: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考试范围是什么?考试难度怎样?难题出在什么地方,都在其中有详细说明,认真研读它,可以使我们了解物理考试题型、内容、范围以及试卷结构、考点分布等重要信息,使复习更有目的性、方向性,也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有的放矢。二、关注物理课本,落实基础知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考试题有6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提高得分率很是关键,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中考基础题不丢分,少失分至关重要,从往年中考评卷上看,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一般学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如何高效的读书,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联系的读书,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再加上现代通讯、能源等内容,复习时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使所学知识互相迁移,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二是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时要带着问题读,复习到概念和规律时,就要给自己提出四个问题:(1)这个概念规律怎么来的,(2)这个概念规律在讲什么事,(3)这个概念规律复习完有什么应用,(4)这个概念规律与其它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既复习了概念又连贯了知识。我们以密度为例:密度概念来自于自然现象,即“同体不同质,同质不同体。”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特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学完密度,具体应用有: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测量特殊物体的体积、质量等;密度与重力压强,浮力概念之间,能有机的联系起来。针对复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将历年中考试题作为模板,集中精力进行专题突破,强化训练,提高复习效率。三、把握中考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分析历年中考物理卷,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90%左右,虽然每年的试题都不一样,但是每年物理中考的考试重点却几乎没变过。几乎年年都是9-10个重要考点,它们是:压强、力的平衡、简单机械、效率、比热及热量的计算、镜成像、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这些知识点的考察在考试中约占60%,且很多有一定难度的“失分题”(得分率低的题)也往往是出自于这些重要考点。由于年年都考到,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应格外重视,不仅是关于这些知识的有关概念、原理,这些知识的外延以及应用,他们的相关实验,乃至知识的相关外延都应格外关注。今年中考电热综合有关的效率问题要关注。四、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1)生活常识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例如:考核了家用白炽灯的电功率等;(2)动态、故障分析题,常常考核了学生对电路故障原因的分析,其中电路中有电压无电流的情况较多出现;(3)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如:在题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要求学生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4)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例如,要求学生根据一幅漫画所提供的情景信息,观察分析,用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等。(5)牵涉到建设节约性社会、环保社会的,还应重点关注以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如:节水、节电、节能、环保、卫星发射、机械、热机效率,“地球的温室效应”、“气候与热污染”、“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等类试题。同时应关注今年的物理竞赛初赛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