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doc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报告0921号海洋生态实习报告姓名:唐选盼学号:20092113310050班级:09海洋科学2班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当前,海洋生态系的研究,主要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原理和分析技术,综合研究和深入分析海洋生态系的特点,建立生态系的数学模式,以预测预报人为变化对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和环境的管理、整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在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海洋生态学,在理论上对海洋生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训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前言实习地点:文昌市冠南红树林实习时间:2012年4月21日实习过程:7:00-10:00乘车到达目的地10:00-2:00午饭及等待退潮2:00-4:00采集标本4:00-6:00乘车回到学校冠南红树林周边环境:红树林错落有致,有许多的红树林植物,大多都具发达的根系,同时有许多的招潮蟹和牡蛎,在退潮时观察更加清楚,周围为居民的居住区。退潮时有很多的渔民去捕鱼。实习的意义:(1)本次实习增加了同学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也巩固了课堂知识,增加了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实习报告0921号(3)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对于红树林的主要生物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也有显著提高,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主要内容物种数量统计:名称数量蟹类招潮蟹5方蟹5梭子蟹3寄居蟹3牡蛎5藤壶2鲎2螺类、贝类鸟蛤3文蛤4太阳螺17锥螺13藻类马尾藻1该红树林区的海洋生物的优势种为:太阳螺、招潮蟹、锥螺。招潮蟹主要特征:头胸甲梯形。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称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重量几乎为整体之半,有点像小提琴,故得其英文名fiddlercrab。小螯极小,用以取食(称取食螯)。雌体的二螯均相当小,而对称,指节匙形,均为取食螯。如果雄体失去大螯,则原处长出一个小螯,而原来的小螯则长成大螯,以代替失去的大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25835.htm"螯。雄的颜色较雌体鲜明。颜色包括珊瑚红、艳绿、金黄、淡绿和淡蓝。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优势种生存环境多栖息在珊瑚礁海域的礁石后方带有沙泥处,数量最多的地方在澎湖本次实习收集到的招潮蟹之一:粗腿绿眼招潮蟹太阳螺特征描述壳较小。壳高9.5mm,壳宽16.6mm。螺层约7层。顶光滑,褐色。螺层稍膨胀,每层具排列紧密,红褐色与白色相间花纹的念珠状螺肋。螺旋部4条,体螺层10条。壳底平,为环纹肋,具与壳面相应的褐色斑点。脐孔小而深,周缘白色。壳口略圆,外唇薄;内唇较厚,自脐缘向内唇基部引出一条深沟。[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轮螺科、太阳螺属生存环境生活于浅海区,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三亚沿海锥螺特征描述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828245.htm"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有发达的乳状突起。壳体修长精致,约有30层凸圆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4925.htm"螺层,从小到大依序排列。螺轴和壳口均为圆形;外唇薄,壳口完整。主螺肋多达6条,其间又有数条细肋,并与细纵纹相交。凹陷地壳底有螺沟,壳表浅褐色至深褐色,不具花纹和图案。有些标本的螺层膨胀,缝合线较深,但螺肋较浅。(锥螺中最大的一种,其拉丁文种名系取自笋螺科中与之相似的属名。)壳形属细长锥型,外观如一个高塔形,大部分的壳顶则均有破损,不易有十分完整的壳形,因此螺层不易计数,除了壳顶常有破损外,壳顶的螺层十分小且连接处不明显。本种外壳为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