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理论为教育游戏_把脉_青少年沉迷电脑游戏的动.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用心理学理论为教育游戏_把脉_青少年沉迷电脑游戏的动.pdf

用心理学理论为教育游戏_把脉_青少年沉迷电脑游戏的动.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注《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is@moe.edu.cn用心理学理论为教育游戏“把脉”青少年沉迷电脑游戏的动机理论分析青少年沉迷电脑游戏的动机理论分析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金科顾汉杰章苏静摘要:在我国250万网络成瘾患者中,16岁—25岁的青少年占85%。网络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危害之大有目共睹。如何避免孩子们受网瘾毒害、保证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马斯洛的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青少年迷恋电脑游戏的动机,也希望为教育游戏的策划与研发提供借鉴。关键词:心理学青少年教育游戏电脑游戏动机不可否认,游戏对于青少年的禁要问,为什么这些商业游戏软件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人类认识世能将青少年紧紧地吸引住?青少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欲望界、学习技能之初往往都是从游戏年迷恋电脑游戏背后的动机是什迅速出现并取代前一个欲望的位开始。游戏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么?置;当这个欲望被满足了,又会有娱乐休闲;二是教育。产生新的欲望。人们似乎总是在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谈一、从动机理论看人与游戏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一个人整个一起游戏更多地是指基于虚拟世界的关系生的特点[2]。而电脑游戏的出现恰的电脑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电心理学家将动机定义为激发、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让青少脑游戏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上运行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通俗年不断有所期望,不断地在游戏中的游戏软件,是一种具有娱乐功能地讲,动机就是使你开始行动,维持寻找满足。在电脑游戏里,表面上的电脑软件。随着开发技术的日趋行动,并且决定着你行动的方向[1]。玩家是通过过关或执行任务来完成熟,电脑游戏的制作也越发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游成游戏所赋予的使命,而实际上游美,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也愈来愈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年人的戏在设计过程中,为玩家设置了许强,这也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生活、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多奖励,玩家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电脑游戏不能自拔,对学校、家庭,义。”他认为未来的教育,首先要得到诸如经验值、宝物之类的奖也对社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截从游戏中开始。可见,游戏是人类赏,这对激发玩家的游戏动机起着至2004年底,全国各种各类游戏玩的一种本能。对于学生来说,玩游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关卡的深家达21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游戏,包括玩电脑游戏实际上是天性入,任务难度的加大,获取的奖励戏玩家占17%,也就是说有357万使然,游戏最初是带着帮助青少年和报酬也在增加,玩家对过关后的左右的中小学生在玩各种电脑游获取技能和认识社会的功能出现奖励期待也越来越大,游戏的动机戏。面对如此现状,绝大多数家长的。人从成长之初就拥有了渴望游也随之增强。和学校采取了“堵截”的方式来遏戏的动机,就如同人生下来就需要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止青少年接触电脑游戏,甚至连教吃饭睡觉一样。(见图1)。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育游戏也一并株连,但其结果往往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事与愿违,收效甚微。那么我们不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满足。例如,12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基础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行部:cyl@moe.edu.cn关注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成长需要永也得到了保护,也就是说电脑游戏远也得不到完全的满足[4]。所有这可以通过反复存储和载入轻而易自我生长需要些需要,在青少年玩电脑游戏的过举地满足玩家的安全需要。我们可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程中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和以把这个需要总结为虚拟角色生认识与理解的需要满足。存需要,它也是青少年得以长期进缺失需要从属与爱的需要1.生理需要行游戏的重要条件之一。安全的需要英国医生最近表示,通过研究3.爱和尊重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证实,玩电子游戏上瘾有它的生理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到达一定图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原因。玩游戏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年龄之后,要求在心理上摆脱父母会增加分泌,这就像给人注射了兴的控制,这种现象称之为心理断乳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或者身处险境奋剂,可以使人产生快感,与吸烟、[7]。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与父母无的人,其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的需酗酒的人上瘾的原理有点类似。也话不谈,甚至开始挑剔父母,力图要远不如获得食物和安全的需要就是说,青少年在玩电脑游戏时可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真正的自强烈;但是,一旦这个人不再饥饿以通过多巴胺的增加获得更多的我。他们开始尝试独自与人交往,或恐慌,那么其自尊的需要又会变快感,久而久之,从生理上就会产渴望像成年人那样得到尊重和认得极为重要[3]。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