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校训:立德树人,砺志成才办学宗旨: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学理念:德育为首专业优先技能本位服务社会办学目标:创建“质量领先,特色鲜明,活动四射”的职教名校学校简介: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位于桐乡市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是一所办学水平高、规模大、条件好、成绩显著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78亩,分教学区、活动区、实训区、生活区。共有10幢教学大楼,两幢实训大楼,一幢两层体育馆,11个篮球场,一个标准型塑胶田径场,8幢学生宿舍,一幢三层食堂。绿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学校整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建筑面积120866平方米,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47760平方米,现有实训实验设备总价值2700多万元,共有服装实训工场19个,机电实训工场10个,汽修实训工场8个,网络实验室2个,旅游烹饪实训工场16个,商务外贸、财会实训工场8个,工艺美术实训工场6个,模拟餐厅、模拟客房6个,舞蹈形体房2个,多媒体教室18个,计算机机房28个,各类校外实训基地20多个。学校现有全日制教学班165个,在校学生5364人,在编教职工347人,本科以上学历286人,硕士研究生16人,高级职称85人,双师型教师139人,技师61人,高级技工45人。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目前有嘉兴市、桐乡市学科带头人11人,桐乡市骨干教师27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已经建立起一支师德过硬、教育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学校设有八大类21个专业,服装专业、商务外语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计算机、财会、旅游、烹饪、动漫专业为嘉兴市示范专业。按专业分服装与艺术部、外贸与财经部、旅游与烹饪部、信息与机电专业、升学预备部五个专业教学部,实行校部二级管理模式。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专业优先,技能本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学会做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根本任务,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思想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举止文雅的准职业人。学校年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任务,走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办学之路,每年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1500多名和向大专院校输送300多名优秀毕业生。技能竞赛、文体比赛成绩斐然。近三年有43人次获省学生技能大赛奖项,其中有3人次获国家级奖项。目前,全校师生正奋发有为铸就新的辉煌。师资建设: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学校制订了《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0年-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德育制,在德育教育、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上强化教师首问责任制。不断完善德育导师制,让德育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每年聘请德育专家、德育先进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经验交流。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班主任工作交流会、选派班主任参加省市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主任考核、星级班主任评选等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德育水平。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的有效发展带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几年学校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十项基础培训工作。主要有:强化基层校本培训;建立日常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批改及考试质量分析检查制度;健全教师开课、听课、评课制度;健全校内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制度;鼓励文化课教师通过校内校外技能转型培训制度;开展教师说课、教学设计、试卷命题、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评选和展示;开展校优质课、双高课评比活动;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最新研究成果讲座;完善学生、家长评教机制等十大措施,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计划,制订了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校级名师评选条例,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市名师、校名师的评选,建立起了一支品牌师资队伍。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97%,有双师型教师139人,占专业课教师的87.97%,研究生1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7.42%,中学高级教师85人占27.42%,中级职称133人,占42.90%,有嘉兴市、桐乡市学科带头人11人,桐乡市骨干教师27人。涌现了一大批省市优秀教师和“春蚕奖”获得者等。有许多教师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八大类21个专业,其中服装专业、商务外语专业是省示范专业,财会、旅游、动漫、烹饪、计算机五大专业是嘉兴市示范专业。近几年来,学校致力于示范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改革等多方面的探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