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材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经典诵读材料.doc

一年级经典诵读材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经典诵读材料(背诵古诗词篇目15首)1.《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像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成群的牛羊就显现出来。】2.《江南》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挨挨挤挤,劲秀挺拔。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在莲叶北面,多快乐啊!】3.《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觉得像是瑶台宝镜,飞在夜空那朦朦胧胧的云雾中间。】4.《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全国没有一块田地是空闲的,但是还有农夫饿死。】5.《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祥的母亲手持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衫。母亲把衣服缝得密密实实,只怕儿子久久在外,迟迟不能归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在一棵苍松下遇到了隐者的小弟子,问他师傅在哪里。他说,师傅上山采药去了。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在什么地方。】7.《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8.《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9.《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远远的就知道这不是雪而是梅花,因为有淡淡的香气隐隐传来。】10.《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479.htm"\t"_blank"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个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11.《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了。愿你多多采摘它,因为红豆最能寄寓相思离别之情。】1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1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行人们的心情也十分烦闷。向人询问什么地方有酒家,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1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天上的银河降落到了人间。】1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展翅飞向蓝天。透过窗户看到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万里之外的东吴驶来的船只。】文言文:《三字经》(部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jiào),性乃迁。教(jiào)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昔孟母,择邻处(chǔ)。子不学,断机杼。【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他。窦燕(yān)山,有义方。教(jiāo)五子,名俱扬。【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养不教(ji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