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师教学改革探讨.doc
上传人:知识****SA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计量经济学教师教学改革探讨.doc

计量经济学教师教学改革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计量经济学教师教学改革探讨计量经济学教师教学改革探讨摘要: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课程。计量课程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课和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针对面对的困难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87-02引言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一门用于验证和测度的学科,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学科。计量经济学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型学科,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应用十分广泛,已经在经济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计量经济学的评价,如P.Samuelson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P.Henry称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这一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R.Klein评价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1998年教育部把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之后,这门课程在国内普及开来。计量经济学虽然在中国普及的时间较短,但近几年国内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特别快。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本、硕、博课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出版的教材不断更新,研究中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的论文比重持续上升。然而,实际教学当中计量经济学却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特别是对文科背景的经济学类学生来说是“难学”的一门课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进行渐进性的改革和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本文拟对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一、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基础知识薄弱计量经济学“教学难”的最大特征是文科背景经济学专业学生们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众说周知,计量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对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而且还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同样要求良好基础。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是导致学生们“难学”的直接原因。这个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对于大多数文科背景学生来说数学性质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兴趣,因此,没有打好高等数学基础。客观因素是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在课程安排上,比如笔者所在大学以前开设的是统计学原理,并不是统计学。因此,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学到统计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知识。还有微、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类基础课程内容并没有学好,这主要来至于教师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讲教材内容之前,先利用两、三节课复习统计学基础知识,并在正文讲授当中注意复习微、宏观相关内容,与学生加强沟通一步一步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二)教学方法差异目前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跟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的确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板书教学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数学推导过程当中板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有些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推导过程并不重要,只想利用其结果,但不通过推导过程怎么能理解计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呢?没有打好基础就根本学不到更深的内容。笔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都试过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现在的学生都习惯了多媒体教授方式,但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当中板书教学方式还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认为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计算,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下来,也能清理自己的思路。在多媒体教学当中也重视板书,有些图形或公式通过板书重复说明,并利用大量例题解释相关内容,因此,教学速度与板书教学速度相差无几。通过实践发现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方式的结合,以及大量案例的应用是与目前笔者在校学生们水平基本吻合的教学方式。(三)课程安排与实践计量经济学是强调理论和运用软件的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因此,实际教学由理论课和上机实验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学校的课程调整,我校计量经济学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和64学时等不同学时。2006年笔者到校任教时开始这门课程的学时调整至64学时,但有时又调整至48学时。如果是32和48学时教学安排的话,就根本上不了实验课,教学仅限于理论课的讲授。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合理的学时安排是48学时理论课和16学时实验课。48学时足够讲完符合本科生水平的内容,16学时上机课也让学生基本了解相关软件操作。上机课安排开学第二个月开始上,第一个月主要讲授相关理论,第二个月开始一周一次理论课和一次上机课。上机先利用两节课讲Excel操作,目的是要掌握Excel图表处理的基本操作和运用数据分析功能的回归分析操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