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臭氧消毒浓度与条件尽管在中国许多公司使用臭氧对洁净室进行消毒,许多业内人士对其消毒效果也将信将疑。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不同法规/指南对臭氧消毒浓度及其条件得要求,供大家参考:消毒技术规范与GB28232《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空气消毒:臭氧对空气中得微生物有明显得杀灭作用,采用20mg/m3浓度得臭氧,作用30min,对自然菌得杀灭率达到90%以上。表面消毒:用臭氧气体消毒,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得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60mg/m3,相对湿度≥70%,作用60min~120min才能达到消毒效果。验证指南消毒时关闭相应得新风进口与回风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得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即开始工作。如每日做空气灭菌,一般可开机1~1、5h;如每周以臭氧代替化学试剂熏蒸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及设备灭菌,一般可开机2~2、5h。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2~4)×10^-6;对物体表面得沉降菌,为(10~15)×10^-6设计、应用臭氧灭菌60min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1~1、5h),即可达到对机器设备与建筑物体表面沉降菌杀灭得目得。PDATR70无菌生产设施得清洁消毒程序原理用气体处理小范围或大规模操作可选得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臭氧。臭氧就是通过氧气加高电压制成。该系统使用了高浓度得臭氧气体,集成一个气体发生器向待消毒区域内释放臭氧。该系统得设计规范通常为臭氧浓度200ppm或更高(注释:臭氧1ppm≈2mg/m3,200ppm≈400mg/m3),相对湿度80%或更高,处理时间取决于区域得大小,自身得生物负载与区域内得障碍物情况。这个系统已经在多个产业环境内使用,并且现在正在被考虑作为GMP操作中可能得备选。每当化学剂用于大规模气体处理或雾化处理洁净室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如果未采用正确得防范措施来保证化学消毒剂被遏制在拟处理区域范围内,那么所讨论得所有消毒剂都能够导致人员得伤害或死亡。对于所讨论得大部分消毒剂而言,在与产品接触表面得残留物也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评估。尽管这些消毒方法就是有效得,然而它们不能取代清洁与消毒洁净室区域得例行程序。如果它们作为标准实践使用,那么应当对其进行验证以证明它们能够使生物负载降低适当水平。实施这个验证时应当将洁净区内得构造材质考虑在内。同样重要得还有考虑这些生物体得来源,因为气体处理只能除去存在得生物体,并会留下湿气,如果病原体没有从区域中除去,会使得其进一步增殖。臭氧消毒后残留浓度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0、16mg/m3洁净室消毒臭氧量得计算在医药洁净项目中,经常会碰到臭氧消毒或者甲醛消毒,这也就是新版GMP得要求,一般臭氧消毒采用单独得设备,定期通过空调系统送入洁净室进行消毒,那么臭氧量究竟该取多少呢?1、臭氧总用量得计算公式为:ﻫ其中:W—臭氧总用量,单位:mg/h。S—臭氧得衰减率。在温度大于25℃,相对湿度大于60%,取S=60%。按照我公司得实际经验,考虑到制药企业得实际情况,取S=60%N—车间消毒需保持得臭氧浓度,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与实际经验。(a)D级,N取10ppm≈20mg/m3(b)C级,N取15ppm≈30mg/m3(c)B级A级,N取20ppm≈40mg/m3。V—净化间总体积。即生产洁净区体积与空调系统(HVAC)风道体积及机箱得总与,单位:m3。X%—关闭新风不严或泄漏所造成得臭氧损失得百分率及风管体积折算,约为20-50%;由于此次设计方案考虑泄露造成得臭氧损失要大一些因此选取X为50%。臭氧发生器选型要正确选用臭氧发生器,就必须知道臭氧发生器得评价指标。评价一个臭氧发生器最基本得指标一般就是臭氧产量、臭氧浓度、可靠性、使用寿命、电耗等。臭氧浓度单位:国际通行用体积百分比浓度标称臭氧浓度,1%空气源臭氧浓度为12、9mg/L;1%呢氧气源臭氧浓度为14、3mg/L;卫生界习惯用ppm做单位,即百万分之一浓度。对于空气中得臭氧,1ppm=2、14mg/m³用HVAC系统集中投加臭氧时,臭氧发生器得选用按以下方法计算:首先计算实际臭氧消毒体积,其体积由三部分组成,即V=V1=V2=V3,其中V1为洁净区空间体积,V2为空气净化系统体积,V3为补充新风量造成臭氧损失得有效体积。实际计算过程中,V3等于循环系统总风量得1、1%~2%。在W=CV/S得计算公式中,W为实际选用臭氧发生器得产量〔单位为g/h),C为车间消毒需保持得臭氧浓度,V为实际臭氧消毒体积,S为臭氧衰退系数0、4208。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实际应用经验,30万级洁净度取C=2、55ppm=5mg/m³,10万级洁净度取C=5ppm=10mg/m³;1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