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明轩****la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docx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捕蛇者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这里指基本颜色。章:花纹。啮(niè):咬。腊(xī):干肉。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岁:每年。当(dàng):抵充、顶替。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3指名朗读第2、3两段提问: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明确: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利”与“害”交错,跌宕有致。专其利:“专”,独自享有。提问: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第3段起过渡作用。通过作者的提问,将文章引入正题。“更若赋,复若役,则何如?”欲扬先抑,“余悲之”与下文的“余闻而愈悲”相应,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4齐读1—3段。三、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有关作业。2补充作业:(1)熟读、意译1—3段。(2)理解下句句子中加黑的实词。①黑质而白章(质,原指本质,底色;章,花纹。)②当其租入(当,抵当,抵充)③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继承)④貌若甚戚者(戚,悲伤)⑤若毒之乎(毒,怨恨)《捕蛇者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理解对比的写法。三、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教学重点:理解第四段对比的写法教学难点:一、唐代中期的赋税之毒。二、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教学设想:一、安排一课时。二、读通全文句子,以第四段为重点,从而领会写作意图。三、作者的处境,在适当的地方点明一下,以便读懂课文,但应避免过多地讲史。四、对比的方法,学生早已熟悉,本文两个对比,指导中已经说明,不必重复多讲,只要体会对比的作用即可。五、教读文言文,向来有讲解详、课时多的习惯,现作尝试,内容力求精要简明,只用一课时。教学要点:一、探索写作意图。二、掌握体裁特点。三、理解对比写法。四、复习“而”用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预习参看“阅读指导”和注解,通读课文,根据练习一的要求,反复朗读。二、教读课文。朗读,指名读全文,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注音,帮助正音。分段范读,并按段指出应注意词句。抽查提问学生口述大意后,师生共同归纳。(随时板书)第一段词语:黑质而白章,“而”表示前后词语并列关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得,捕得。“而”表示前后词语承接关系。大意:叙永州人捕蛇缘同,先说蛇的毒性和功用,后说王命以蛇代租,永州人“争奔走焉”。独立思考:有多少人能得到这个差使呢?(教师抽查提问)第二段词语:数,多次。若,像。大意:叙捕蛇人一家的捕蛇史,三代受毒蛇之害却以为“利”。独立思考:只有姓蒋的一家人在捕蛇上“专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