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回收利用的研究》指导老师:组长:组员:封面1231719293436434445导航目录结题报告附录一:开题报告附录二:活动记录附录三:自我总结表附录四:组员互评附录五:心得体会附录六:导师指导附录七:评价表附录七:结束语结题报告摘要据调查,仅2001年,我国电池消费量就高达80亿节。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专家指出,1节废弃1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农用价值,30年内寸草不生。一节电池可以污染数十万立方米的水。一节小小的钮扣电池就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它的溶出物能使出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而我国每年要消耗钮扣电池400000粒;2002年全国干电池的产量达到了近160亿节,我们有多少水源、土地供其污染呢!但是,废电池并不是仅给人类带来危害,它里面还蕴含着很多资源。例如纽扣电池含有锂、锰、银等稀有金属;铅蓄电池中含有铅;手机电池中含有镉,这些物资回收价值很高。现已有工厂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回收、提取工作。另外在普通干电池中还含有锌、铜、锰粉等资源。关键词:废旧电池、污染、危害、回收站、关键词:废旧电池、污染、危害、回收站、调查问卷一问题的提出大家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电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电池可以说是生产多少,最终就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期使用,长期污染。如今废电池的危害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处理废电池的最佳方案。虽然现在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还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寻找处理废电池的最佳方案已成为各国许多科学家的科研方向。我们学生也是使用电池的一个群体。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回收电池从我做起。因此我们高二六班共有七名同学选择此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性课题。研究过程及结果二研究过程经过本组课题研究决定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等方法分别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和咨询,为的就是能让中学生及家长明白并懂得废旧电池对环境对自然带来的危害,明白这类问题不容忽视。同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等目标。并对市场上的电池进行了深刻的了解以及探究。三主要研究成果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池从最初单纯的干电池已经发展到各种各样,比如,锂电池,培根型氢氧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氢氧燃料电池,高温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等等。但化学电池则依然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之中。但是对于废旧电池的处理,有人科学,但更多的人是盲目,这正是由于大部分人不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其实废旧电池中包含的各种化学药都有很大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组从当代中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危害认识,层层深入,递进到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我们通过在学校的问卷调查,对老师,同学对这方面认识进行了调查。废旧电池带来的危害。还对同学们说明了可以如何回收废旧电池。至此,此次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一)废旧电池的的害处我们组通过调查发现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头号干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1400多家电池生产企业,1980年干电池的生产量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干电池的生产量达到140亿只,而同年世界干电池的总产量约为300亿只。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头号干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1400多家电池生产企业,1980年干电池的生产量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干电池的生产量达到140亿只,而同年世界干电池的总产量约为300亿只。如此庞大的电池数量,使得一个极大的问题暴露出来,那就是如何让这么多的电池不去破坏污染我们生存的环境。据我们调查,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如果随意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如果一节一号电池在地里腐烂,它的有毒物质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扔一粒纽扣电池进水里,它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镉、铅、汞、镍、锌、锰等,其中镉、铅、汞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物质。而镍、锌等金属虽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有益物质,但在环境中超过极限,也将对人体造成危害。废旧电池渗出的重金属会造成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危及水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可能污染土地,使土地酸化和盐碱化,这就如同埋在我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