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pdf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1.第一学段(1~2年级)经历简单的数字抽象过程,认识一万以内的数字,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字意识、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能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和空间感。经过简单的分类过程,就可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认知。认识主题活动中的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觉和应用意识。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很好奇,能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好。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一年级第一学期要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这一期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20以内的数的加减(不包括退位和减法);能识别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并能简单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建立信心。2.第二学段(3~4年级)了解自然数,体验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能够进行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简单加减运算,了解运算规律;形成数字感、计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经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过程,探索矩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觉。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主题活动中,要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和方向、质量单位,尝试运用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数量感、推理感和应用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觉和应用意识。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果,体会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美好。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3.第三学段(5~6年级)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字的过程,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究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计算能力,推理意识。探索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通过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概念和几何直观。在收集、整理、表达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会用柱状图、折线图来表达数据,进行简单的判断;理解百分比的含义和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在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中理解负数,应用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形成数感、量感、模型感、应用感和创新感。尝试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和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几何直觉、逻辑推理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初步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解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和欣赏数学的美。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