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doc

苏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规范和加强我校各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重点学科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对我校构建国家和地方自主创新体系,增强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两个率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条我校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努力建成若干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最前列、部分达到国际水平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一批总体水平处于行业或省内同类学科前列、部分达到国内领先的部省重点学科,同时积极建设一批校级重点学科,提升我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力争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为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第四条我校的重点学科分为国家重点学科、部省重点学科(含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校级重点学科三个层次。二、重点学科的建设第五条各级重点学科应根据《苏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加强科研支撑作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加强学科基地和优质资源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落实各项建设措施。第六条各级重点学科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合作。第七条对于立项建设的各级重点学科,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与其订立相应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目标、研究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经费筹措、预期成效等方面。第八条学校根据《任务书》的有关规定组织领导各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并在人、财、物、环境条件等方面切实保证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确保各级重点学科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各项建设目标,不断提高建设水平。第九条《任务书》是各级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据,应严格执行。《任务书》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一般不作大的调整,如确需对建设内容进行调整,须经学校组织专家论证或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三、重点学科的管理第十条学校是各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1、制定学校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2、组建本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组建有关院(部)或单位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3、聘任各级重点学科带头人。4、落实有关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需要。5、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国家重点学科和部省重点学科的遴选、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6、组织领导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考核和验收等工作。第十一条各级重点学科所在的院(部)或单位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其主要职责是:1、指导本院(部)或单位的重点学科制定与实施建设规划与计划。2、提出本院(部)或单位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学校批准。3、推荐重点学科带头人。4、落实本院(部)或单位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需要。5、配合学校做好各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年度报告、中期检查和验收考核等工作。第十二条重点学科带头人是各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1、提出本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建议。2、根据本重点学科建设需要,提出学科团队组成及其成员的培养与引进计划,提出经费使用和资源配置计划。3、具体组织实施本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4、组织以本重点学科名义进行的各项活动。第十三条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由有关分管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为学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校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院(部)或单位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部主任、所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和相关重点学科带头人参加。院(部)或单位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第十四条学科带头人在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在重点学科的方向确定与调整、团队组织与建设、经费安排与使用、资源配置与管理等方面,将充分听取学科带头人的意见。第十五条各级重点学科应聘请本领域知名专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本学科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咨询。第十六条各级重点学科应加强知识产权产出、管理、实施与保护。重点学科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应标示本重点学科名称。第十七条各级重点学科应加强学风建设,积极营造浓郁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氛围,坚决抵制学术不正之风。第十八条有关院(部)应健全和规范各级重点学科的信息管理,建立重点学科网页,做好重点学科建设相关信息资料的积累、整理、交流和利用工作,不断提高重点学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十九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包括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和校财政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学术带头人引进与培养、学科团队建设、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和维护、学科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