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无忧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8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考无忧试题.doc

考无忧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2006.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1,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4题。图11.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A.甲B.乙C.丙D.丁3.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C.乳畜业D.园艺业4.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图2,“两省轮廓图”回答5—7题。图25.连接两省的铁路线的建设A.能有效地减轻成昆铁路的压力B.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C.联系了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D.便于将华南地区矿产运往西南地区6.甲省河流众多,但航运价值不大,其原因是A.河流泥沙淤积严重B.河流径流量小C.河流结冰期长D.多急流、险滩7.乙省的水果通过铁路运往太原市场,最近的线路要经过A.京广线B.焦柳线C.京九线D.宝成线8.蒙古族长调起源于我国东北部额尔古纳河沿岸地区,早期的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主,民歌具有结构短小的特征;现在长调分布于蒙古和我国内蒙古地区,既保留了短调的音乐风格又逐步创新成为长调。分析判断①长调属于精神文化②长调的录音资料属于文化景观③蒙古、我国内蒙古、额尔古纳河沿岸都是蒙古族长调文化的分布区④从表达方式上来说,蒙古族长调的扩散过程是等级扩散A.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MQ、LP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回答9—11题。9.若图中虚线LQP为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L点时,北极圈与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90°B.太阳直射点从L点移至Q点期间,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太阳直射点从Q点移至P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主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太阳直射Q点时,北极圈昼长时间比赤道长10.若图中虚线LQP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点C.L、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D.L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11.若图中虚线LQP为等温线,O地为南半球某地,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周围郊区B.O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周围平地C.O地可能为夏季的内陆,L、P位于沿海D.O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源远流长。回答12—14题。12.我国科技成就领先西方两千年以上的是A.铸铁柔化处理技术B.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C.华佗发明的麻沸散D.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13.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是A.春秋莲鹤方壶B.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C.秦始皇兵马俑D.西汉最早绘有地图的纸14.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表述正确的一组是A.天文与历法B.农学与数学C.建筑与物理D.火药与化学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回答15—16题。15.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其表现包括①形成了发达的陆海交往通道②长安和洛阳成为国际大都会③以佛教为纽带加强文化交往④交往内容包含物资技术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是A.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B.明清政府闭关自守禁绝了对外贸易C.欧洲启蒙思想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D.发生过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史。回答17—18题。17.关于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B.渤海地区在两次战争中都曾受到侵犯C.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D.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18.辛亥革命和戊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