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第5章试题.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5章试题.doc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5章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5章网络层试点本科试题一、选择题(30个)1、下面路由算法()不属于静态路由选择算法。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B.扩散法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2、网桥的最高层是()。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应用层3、在数据报操作方式下,数据报在整个传送过程中()。A.不必建虚电路,也不必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B.要建立虚电路,但不必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C.不必建虚电路,但要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D.要建立虚电路,且要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4、为了数据传输,在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虚电路,它是()。A.逻辑通路,而且专用B.物理通路,而且专用C.物理通路,而且非专用D.逻辑通路,而且非专用5、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采用的路由算法是()。A.静态路由算法B.距离矢量路由算法C.链路状态路由算法D.逆向路由算法6、下面有关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性,()是正确的。A.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都为无连接的服务B.数据报方式中,分组在网络中沿同一条路径传输,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C.虚电路在建立连接之后,分组只需要携带连接标识D.虚电路中的分组到达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7、假设两个主机A、B通过一个路由器R进行互联,提供主机之间通信的层是()。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主机-网络层8、假设两个主机A、B通过一个路由器R进行互联,AR之间传送的IP数据报和RB之间传送IP数据报()。A.是不同的B.是相同的C.有不同的IP址D.有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9、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10、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B.扩散法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11、IPv6把IP地址长度增加到了()。A.32比特B.64比特C.128比特D.256比特12、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3、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IPV6具有高效IP包头B.IPV6地址采用64位C.IPV6增强了安全性D.IPV6采用主机地址自动配置14、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15、路由器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在网络中它能够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并识别网络地址。A.动态选择路由B.控制数据流量C.调节数据传输率D.改变路由结构16、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传递的调度控制技术可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此控制技术的是()。A.流量控制B.拥塞控制C.防止死锁D.时延控制17、下述协议中,不建立在IP协仪之上的协仪是()。A.ARPB.ICMPC.SNMPD.TCP18、网桥是()的设备。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单位分别是()。A.比特、帧、报文B.比特报文、包、C.比特、帧、包D.比特、分组、数据块20、在下列几组协议中,哪一组属干网络层协议?()A.IP和TCPB.ARP和TELNETC.FT和PUDPD.ICMP和IP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路由器功能的是()。A.系统监测B.传输控制C.连接D.管理22、网桥传输的数据单位是()。A.比特B.帧C.分组D.信元23、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A.表示层B.物理层C.网络层D.应用层24、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A.IP,ICMP,ARP,UDPB.TCP,ICMP,UDP,ARPC.IP,ICMP,ARP,RARPD.UDP,IP,ICMP,RARP25、用于高层协议转换的网间连接器是()。A.集线器B.路由器C.网桥D.网关26、将报文分成分组是()层的功能。A.物理B.数据链路C.网络D.传输27、下列关于网络拥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网络拥塞极端的后果是死锁,因此导致死锁的原因很容易发现B.网络中的每个结点都不可能发生死锁C.只有网络层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