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教案(精选)小班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能够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2、感受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母鸡头饰一个,蔬菜(青菜、萝卜、黄瓜、茄子、扁豆),各色(红、黄、绿、紫、蓝)虫子若干,录音。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通过可爱的小鸡形象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并随着音乐做起各种小鸡的动作。)1、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现在要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去玩,好吗?2、(放录音)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二、让幼儿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让幼儿以“小鸡”这一角色,在为蔬菜浇水、为蔬菜捉害虫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能够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从而感受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活动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幼儿活动的能力。)1、认识菜园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菜园里有什么呀?(青菜、萝卜、黄瓜)这些蔬菜的嘴巴干了,怎么办呢?2、听口令给蔬菜浇水1)我们先跑去给青菜浇点水吧,浇好水后快点回到妈妈身边来。2)萝卜的嘴巴也干了,怎么办啊?幼儿跑到萝卜地边浇水,然后跑回来。3)分别给黄瓜、茄子、扁豆浇点水,浇好水后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还是要快点回到妈妈身边来。妈妈躲在扁豆地、青菜地、标记篮旁,一边发出叫声,一边让孩子找来。鼓励孩子能听声音的`变化,跑到妈妈身边。3、小鸡找虫我们小鸡真能干,会帮助农民伯伯做事了,可是我们发现有一群害虫正在偷吃蔬菜,这可怎么办呢?1)幼儿跑到青菜地里找虫子后回来。引导幼儿根据虫子的颜色把它放到对面有这条虫子标记的篮子中。集体检查虫子是否放对。2)再到萝卜地里找。引导幼儿学习用双手夹住虫子把它放到有标记的篮子中。3)到黄瓜地里找。找到了害虫先妈妈看看,是不是用双手夹住害虫。再要把害虫放到对面有这条虫子标记的篮子中。4)到茄子地里再去找,提醒幼儿别忘了要用双手夹住害虫,找到了害虫还是要先给妈妈看看。再把害虫放到对面有标记的篮子中。5)到扁豆地里再去找找看,用最快的速度跑去捉害虫,提醒幼儿别忘了要用双手夹住害虫,可以直接把害虫放到对面有标记的篮子中。4、集体检查活动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鸡乖乖有没有把毛毛虫放对呢?三、结束放松活动。幼儿合作,一起抬篮子,(放音乐)出场。小班教案篇2设计意图:春天到了,植物、动物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与季节相结合,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小熊画大树”是二级主题中的一个点,正是展示了春天特征的一个故事——有趣味性也不乏知识点。围绕故事我通过想象模仿、课件等从树的构造、树与动物的关系、树的.用途几方面入手,从而激发孩子护树的情感。活动前我先让孩子认识了树的各部分名称,进行了画柳树的活动,还让家长搜集了有关树的用途方面的知识,并告诉孩子,带孩子去古华公园找春天。活动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分享交流,第二环节为故事,喂大树喝水为延伸活动。活动目标有两点,第一点为认知方面的要求,第二点为情感方面的要求。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树的各种特征和用途。2、愿意保护树木。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准备:树有什么用;创设交流的情境;课件;插入教具等。活动过程:一、分享交流春天来到了,你发现了什么?(看照片交流)小班教案篇3活动目标: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活动准备: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重点:学习5以内的数量。难点:尝试按数取物。活动过程:一、观察情景图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3、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4、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二、小鸡捉虫1、现在鸡妈妈请我们这里的小鸡宝宝再去捉更多的小虫子来送给鸡妈妈。(出示小铃,听小铃声音数一数)2、鸡妈妈敲小铃鸡宝宝去捉虫子。3、鸡妈妈带领捉好虫的小鸡一起来到桌子边一起来数一数。三、小鸡装盘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四、小鸡回家1、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活动反思: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