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曾国藩语录曾国藩语录60句精选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曾国藩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曾国藩语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4、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5、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6、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7、事业上的成与不成,人力占其中的三成,天命占其中的七成。8、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9、不思,故有感;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书信》。10、位愈高则言日增,箴言日寡;望愈重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曾国藩书信》。11、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觇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四日营务整齐。——《曾国藩书信》。12、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曾国藩家书》13、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曾国藩家书》14、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曾国藩家书》15、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曾国藩家书》16、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家书》17、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曾国藩家书》18、意尽则止,辞足则止。——《曾国藩家书》19、常守"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戒,不稍涉骄矜之气,则名位日隆矣。——《曾国藩家书》20、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曾国藩家书》。2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曾国藩家书》。22、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自馁也。——《曾国藩日记》。23、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曾国落日记》。24、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日记》。25、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26、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27、有其功,必有其效。——曾国藩2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藩29、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30、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曾国藩31、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32、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曾国藩33、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34、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35、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36、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来及者,可以自我创之。37、"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侍亲以得欢为本"。38、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39、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40、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41、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做好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42、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闪点)43、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曾国藩44、"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45、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4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47、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曾国藩48、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曾国藩4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50、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