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曾国藩语录关于曾国藩语录汇总(通用70句)誉望一损,远近滋疑。——曾国藩这篇文章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语录,大家快来看看吧。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2、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3、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4、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5、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6、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7、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8、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9、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金。——《曾国藩书信》。10、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曾国藩书信》。11、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曾国藩书信》。12、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曾国藩书信》。13、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曾国藩书信》。14、近时所调之兵,天涯一百,海角五十,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此营既败,彼营掉臂而不顾,哆口而微笑,各营习见。夫危急之际,无人救应。谁肯向前独履危地,出万死之城,以博他人之一微笑?鄙意欲练勇万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曾国藩书信》。1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家书》16、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家书》17、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围藩家书》18、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曾国藩家书》19、尔欲稍有至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曾国藩家书》20、实者,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曾国藩家书》21、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曾国藩家书》22、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俾埠,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曾国藩家书》23、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的。——《曾国藩家书》。24、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曾国藩家书》。25、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曾国藩家书》。26、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坚忍于一时,则保全必多;一时之不忍,而终身惨乎!——《曾国藩家书》。27、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自箴联》。28、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国藩家书》。29、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3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31、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曾国藩3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33、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3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3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37、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38、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曾国藩39、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40、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4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42、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4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