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天下第二行书”曾藏于昆山传是楼昆山陈银鸿近来一直临习唐颜真卿的行书“三稿”,其中《祭侄文稿》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稿。此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其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是继晋王羲之《兰亭序》之后又一惊世之作,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几乎是书家必临之作。“三稿”中唯《祭侄文稿》为帖本,帖上大大小小盖了不少收藏印,这些印章大都是名家所作,也为作品增色不少。我在临帖之余,对这些印章也时而赏析。一方“传是楼”的收藏印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在昆中读书时,学校的图书馆听说就是在“传是楼”旧址上建成的,莫非此“传是楼”就是昆山的传是楼?除了昆山之外其他地方还有传是楼吗?“天下第二行”书曾藏于昆山?一连窜问号使我兴奋不已!再看其他收藏印章,“徐”、“乾学之印”、“健菴”、“鸿绪”、“吴桢”、“吴廷书画之印”、“鲜”、“于”“樞”……,再查了几本关于《祭侄文稿》的介绍,此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和鲜于樞、明吴廷、清徐乾学和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记起曾看过《传是楼记》,赶紧翻来核对。《传是楼记》是苏州清初散文家汪琬所作。“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楼成之日,徐乾学召集子孙,郑重其事地说,我一直想传一点东西给你们,却不知道传什么东西好。拥有土地房产固然好,但未必代代富有;传一些珍宝鼎彝确实不错,但后人未必能够世世珍藏。还是传下这些书吧——“所传者,惟是矣”。于是,徐乾学将手指的藏书楼命名为“传是楼”。《祭侄文稿》上收藏印“传是楼”就是昆山的传是楼。其楼主徐乾学是清初代大臣、学者、藏书家。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江苏昆山人,是顾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他建的传是楼,曾是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天下第二行书”果真曾藏于昆山传是楼!大凡读书人、文化人,每到一处,总喜欢拜谒藏书楼,如果传是楼还在,到昆山除了吃奥灶面外,定会毫不例外地要去看看传是楼。可惜,传是楼早已不在,提起来不免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