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提纲Introduction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其核心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前提。众所周知,中国国情是:人口多、资源少、人均土地特别是人均耕地少。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强劲需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如何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艰巨任务,也使土地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组成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科技等措施通过广泛宣传,公众参与,依法办事,实施监测,各级政府、监督机构、相关行业、社会公众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一是:一些地方领导缺乏资源忧患意识,未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依规划办事,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一些地方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调整规划过于频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冲击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形势分析形势分析形势分析形势分析形势分析上述社会经济历史环境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大因素,也会使固有的许多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这也将对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态势产生直接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要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相对薄弱的土地资源正承受来自三方面的巨大压力,即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对耕地保护所形成的压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压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所形成的压力。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大,各业用地矛盾加剧,耕地、林地、湿地等一些重要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任务更加繁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不断呈现多元化,加之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变化加快,政府对长期建设发展用地预测的难度加大。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将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用地的用途转化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要时期,客观上造成社会经济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势必对统筹各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当前一些地方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如片面理解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切实际地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顾政府财力和资源承受能力,建设各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盲目建设各类“大学城”、“科技园”、“高新区”,圈占大量土地,造成农民失地,丧失生活保障。这些问题与一些地方领导对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足、片面追求政绩,有关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干扰和冲突不容低估。面临的严峻挑战面临的严峻挑战1996—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我国与世界几个国家的人均耕地对比情况2003年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耕地数一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利用规划宏观调控构筑了制度基础和行为框架当前,第三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在包括上海、浙江在内的全国14个地市、12个县开始调研和试点,此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是继1987年及1997年之后的第三轮全国土地总体规划工作。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当前工作重点第二,规划职能向空间管制和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开发时序、建设标准为主转变,规划体系由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转变第五,重视规划编制过程的民主化。强调公开编制规划,强调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规划应坚持的重要方面第四:坚持实现现代资源高效率的综合配置和利用,急国家重点工程之所急,想国家建设之所想,保证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保证实现国家基础设施、国家主导产业、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用地“三优先”,是重要目的第六:坚持严格实施供地总量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管理,提前介入,增强政府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是重要手段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加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