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中学下学期教学计划[说明]关于中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关于中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篇1一、继续完善“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课堂教学模式1.继续推进“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成为课堂常态化。(1)学校领导、教学相关人员,随机听课、评课。“问题导学,正向激励”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有所体现,不求全,不牵强,但要体现出“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识。对听课结果,定期以年部为单位进行总结,以充分调动年部积极性。(2)选优秀教师上示范课2.对“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课堂教学模式文字说明,进一步完善,概括出更简洁的版本。二、加强教师素质提高建设1.加强教研集备。教研集备要提高教研集备质量,注重实际效果,避免一些在办公室随时都能解决的问题,特意留给集备时间。集备内容可以是按着“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课堂教学模式,集体备出一些成型的课,也可以组织本备课组教师,观看事先筛选好的典型录像课等,形式可以多样,但必须有价值、有收获。2.除组织课堂大赛活动之外,积极鼓励教师每学期都要有录像课,结合录像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采取重点听课,当场点评的方式,以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4.继续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三、完善教师工作量以外的“量化考核”工作1.目的是填补教师除工作量以外的考核空白;为教师聘任提供参考;有利于发挥相关工作的效果。2.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教学成绩、教案检查、教师考试成绩、民主测评、课堂检查、教学活动等。3.组织相关人员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四、其它教学工作高一年级文理分班后,做好起步教学,贯彻“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课堂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培养兴趣,抑制学生过早两极分化。对班级的考核也可以既考核尖子生培养,也考核尾子生掉队情况。普通班坚决不能有只看好纪律就行的思想。高二年级做好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安排及考试工作。高三年级在做好面向全体学生备考工作的同时,做好尖子生辅导工作,完成高考相关工作。关于中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篇2一、工作思路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个加强1、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2、两个提高:提高教师日常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研组工作的规范性。3、三个加强: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加强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二、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一)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1、做好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指导与监控:(1)备课: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备课组认真落实每周一次集体备课;(2)教案编写与检查:①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40岁以上教师,教案编写突出实效性;②40岁以下教师教案编写要求完整性。③每月末由教研组长查验、评价、签字。(3)课堂教学:本学期教学处将加大随机检查和过程量化的力度,加大随机听课力度。①严格落实学校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制度。校领导本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教学主管干部听、评课不少于60节。②教研组长听、评课每月不少于5节,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备课组长每月听、评课不少于3节,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三年及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③开学第一周,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8节,教研组长不少于5节,备课组长不少于2节。同时教研组、备课组将听课情况以文本方式与教学处进行交流。④平时听课教学处、教研组以追踪听课为主,对教研组中教学实力较弱或班级成绩靠后的任课教师采取连续听课、评课的方式,提高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每星期听课1次,连续听课4次,听课同时进行教案检查和作业批改的调查。(4)作业检查:针对学生差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布置作业量适度、体现难易层次,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判、有判必评、有错必纠。本学期至少抽查一次学生作业。2、继续推进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1)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2)教研组活动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3)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开展中考研究(4)教研组长每学期每年级至少参加一次备课组活动,指导学科教学3、重视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从而规范教学管理。(二)努力营造教学研究氛围,以科研促发展1、积极开展教育研究资助计划;2、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质量(1)中考研究之一(近三年中考题考试,中考科目全体教师)(2)骨干教师观摩研讨课、说课、评课;(3)开展教科研专题研究,突出研为学用,努力把问题转化为课题。(4)启动青年教师培训班。(三)常规管理1、积极加强初三中考备考工作。(1)开学第一周,召开初三期末成绩分析会;(2)初三分层学生、家长会;(3)初三中考倒计时100天誓师大会;(4)初三一模、二模考试及成绩分析、问题应对;(5)初三中考考务。2、加强教务常规检查。3、组织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