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沧海教案.docx

观沧海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沧海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沧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观沧海教案11、课本原文课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2、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领略大海的风采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展示资料,分享所得学生分享有关乐府诗和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长歌行》等。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2、解决生字词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3、诵读诗歌,体会情感(1)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读,并纠正发音有问题的字词。(2)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的断句与节奏。(3)播放音频文件《观沧海》。(三)细读诗歌,情景交融1、诗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全诗由哪个字统领?明确:交代了诗人登临的方位、地点、目的,由“观”统领。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写之景有哪些特点?水:澹澹山岛:竦峙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星汉灿烂3、诗歌最后说“歌以咏志”。曹操想借用这首诗表达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以及博大的胸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四)品读诗歌,体会写法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沧海”的壮美景象是如何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明确: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五)课堂小结带着豪气,有感情的朗读《观沧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伟大理想并受到感染。(六)布置作业1、背诵《观沧海》。2、收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句,将其整理归类,并探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观沧海教案2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初中语文《观沧海》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观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方法;4、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从动静、虚实、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诗歌。【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一首《七步诗》,里有一名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是——才华横溢的曹植。中国有句古话:“虎父无犬子”,曹植这么优秀,那么他的父亲,曹操,也定不是等闲之辈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植的父亲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看看他的文学才能如何呢?二、知人论诗问:对于曹操,同学们知道与他有关的哪些信息呢?预设:望梅止渴、奸雄、枭雄......(一)曹操其人。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二)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乐府诗:“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可以配乐演唱。题目多见“行”“歌”“吟”“引”等字眼。三、朗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