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运算性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减法运算性质.doc

减法运算性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减法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偶然事件(三组算式)出发,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用举例(正例、反例)的方法验证猜想。2、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举例验证后所获得的结论,并能用字母进行表述。3、在经历观察和发现、猜想和验证、归纳概括结论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究减法运算性质的一般思维方式,逐步形成研究的科学态度,掌握研究的一般方法。4、知道对所获得的结论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扩展性的合理猜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出“减法的性质”,并会用字母表示它。会利用这个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从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把它们概括出来,上升为理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卡片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领,再现新知。师:我们先一起分工做几道计算题。听好要求:同桌活动,右边同学做右边的3个,左边同学做左边的3个。左右出示:360-40-50=360-(40+50)=1000-500-200=1000-(500+200)=231-30-40=231-(30+40)=师:先交流计算结果,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二、探究再现新知。1、发现和猜想(1)观察发现师:现在我们一起横向观察一下这3组算式,说说你能发现什么?(先单独思考,后同桌交流)学生的可能:◆每一组算式中的三个加数相同。◆每一组算式中三个加数的位置也相同。◆每一组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每一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既找到了它们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找到了它们不一样的地方。虽然每一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却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等于号连接。(师:我们看第一组算式)师边板书边说:因为360-40-50=270所以360-40-50=360-(40+50)360-(40+50)=270师:下面两题,你们能仿照着老师那样说一说吗?(同桌活动,各说一题)(板书同上)(2)猜想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后面的这3个等式,它们都改变了运算顺序,得到的结果却与原来的一样。那我们猜想一下,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呢,还是符合这种情况的算式都有这样的特征?(学生猜想)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举例验证一下,好吗?(先举正例,然后举反例)2、举例验证(呈现学生的资源学生点评)(1)举正例:72—6—485—8—2126—70—30(2)举反例:没有(3)出示课题师:这几个同学举的都是正例,有没有举出反例的?由于我们举不出反例,说明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把具有这种现象的运算称为减法运算性质。【板书:减法运算性质】3、归纳概括结论(1)用语言概括师:那么什么叫做减法运算性质呢?你能用语言来概括吗?(同桌一起试着说一说)指名口答师出示:(学生齐读、同桌互背)(2)用字母表示师:不知大家有没有觉得,用语言表述比较麻烦,能不能字母来代替呢?(找生说)师:用字母表示比较简单,现在我们一起把字母式子读一读。(减法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是:【板书:a-b-c=a-(b+c)】4、学生质疑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猜想、举例、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究出了乘法的又一个运算定律。那么学习了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三、运用师: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本领来做填空题。1、试一试:(p16)【独立完成上面4个式子的比较,小组内讨论。师引导学生解决第1、2问,利用总结的规律解决第3问。】2、【要求:仔细读题,收集数学信息;弄清题意;利用所学规律再列式计算。(学生可以在组内讨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解题思路。)班内集体交流。】3、拓展(1)407-124-176(2)8146-908-1092(3)503-175-125(4)7648-(648+888)(5)1687-687-479(6)427+398-327+102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减法的运算性质。那么除法有没有运算性质呢?下一节的数学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运算性质。板书设计:减法运算性质那么什么叫做减法运算性质呢?你能用语言来概括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减法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是:a-b-c=a-(b+c)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减法的运算性质的学习,教材是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出现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计算类推出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我觉得这不利于孩子理解减法的性质,所以我就整合了教材,设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解题方法入手,在解决两三个问题之后,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减法的运算性质。而实际上,不管是书上的练习还是数学新课堂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