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状径向铆接机的设计分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梅花状径向铆接机的设计分析.doc

梅花状径向铆接机的设计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梅花状径向铆接机的设计分析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铆钉机www.maodingjii.comwww.dgmaodingji.com在仪器仪表、电器通讯、五金及汽车零配件等制造行业中,金届结构零件多以铆接形式相互联结。摆动式圆周运动铆接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铆接技术,在铆接过程中铆钉变形主要在切向,垂宣方向作用力大而径向作用力较小,使铆接出的工件变形较大,表面粗糙度差,铆接质量不高。径向变形铆接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铆接技术。其铆接方法是铆冲头在铆接时,以相切于圆周的梅花状的R影L道“径向运动”,每个梅花状的R轨道都在圆周中心相交,铆钉端部材科受到较小的轴向力,使铆头和铆钉之间很小的接触区域内的铆接达到屈服点,使被钢材料沿径向流动,使其径向变形大于切向变形。铆钉在径向向外、向内和切向垂直3个方向膨胀,这种膨胀符合金届变形的自然方向。铆钉接触面在铆接金属上完成一个类似滚压的运动,在铆接件和铆钉之间产生一个理论上的点接触层.当有铆接力作用时,这种点接触部分转变为面接触,因此只需一个很小的作用力作用在铆钉上,就能使铆接质量得到提高。该铆接机运动巧妙独特,可使用于各种型号规格的空心及空铆钉、翻边等工序中,铆接陶瓷器皿不易破碎,可提高校铆接件的联结强度及表面质量.铆接点质量可通过视觉检查。该铆接机可使用各种材质的标推铆钉,可使用各种标PB化铆冲头进行铆接,还可使用不同型式的特殊铆冲头铆接零件。图1为两种特殊铆接冲头类型。该机在垂直轴向上的压力可由气压与液压来实现,压紧力可精确地无级调节,因此可开发成气动或液动铆接机;同时可根据铆接零件的大小.整机可做成台式或立式。其运动原理见团2。1.1铆接机结构特点梅花状径向铆接机的具体结构如图3。外啮合小齿轮zI的轴心线为o,o*内齿轮z:的轴心线为o:0:,轴心线olo:和o:0:之间的距离为61。外齿轮zI与图中偏心抽1为一体,偏心轴轴心线与外齿轮21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e2。偏心抽1轴心线与铆压轴4轴心线交于点vo外齿轮zI除绕内齿轮32的轴心公转外,自身也在自转。铆压轴4在凹球面块2的圆弧面上滑动,凸球面块3在弹簧5的作用下紧贴凹球面块2。气压或泊压产生的铀向力通过活塞维动凹球面块2作用在凸球面块3上,再传递到闭压轴4上,从而作用在铆接工件上。1.2平面运动轨迹分析上述结构中要使铆冲头按梅花状R型运动轨迹运动,6f点的运动分析是关键oM点的运动轨迹用x,r来表示。将外齿轮21与内齿轮22的内啮合运动简化为图4。外齿21的节圆半日‘外齿际和内齿轮z2的径为f,内齿轮z2的节圆半06Bo耀I径为R,设计取及?=e,=e:‘,外齿轮zI不仅自转,同时与内齿轮32内啮合转动。肥是铆压轴4的轴:心线与偏心轴1的轴心线的交点。根据内理线(玫瑰叶线)运动轨迹方程:2铆接头球面空间运动分析以上分析是在平面上的内摆线运动,但实际铆接中还有铆接头在凹、凸球面块上的滑动运动,因此在铆接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球面运动,由铆压铀4绕点的空间球面转动,该运动是刚体统定点o的运动。根据理论力学中的欧拉运动学方程,建立以轴心线0202为2轴,铆压轴上的。点所在平面为灯平面的02y2固定坐标系,以图3中的凸球面块3固连一个动坐标系,将凸球面块3和铆压轴4视为同一刚体,2f轴是铆压袖4的轴心线。由于凸球面块3绕o点摆动,故朋y平面与Jfoyr的交线称为节线。3应用在电器制作行业中,接触头的铆接点非常多,这些部位的加工费时费事。在长征电器厂低压开关生产线上将该铆接机作为组装冲铡压工序的冲铆配套设备,在生产线上台式布置,可铆接铆钉直径在10mm以内的各种接触头部位的铆接,铆接小的工件质量符合产品工艺要求,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配套铆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为:最大压铆力为3.5kNE钓头转速为639√m吨铆头斜度为6.86。;最大油压为6.3MPa;电动机功率为2.2kw;铆接时间为2―4。;梅花状叶辩为11叶;内齿轮齿数为33;外齿轮齿数为27;偏心距为7.5侧。本文通过对梅花状径向铆接机的运动结构分析,推导出适用于该类径向铆接运动要求的参数方程,对该类运动的设计提供参考。该铆接机作为组装冲铡压工序的冲铆配套设备在低压开关生产线上应用,提高了产品工艺质量和生产效率。该设备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开发成台式或立式,使该技术在企业广泛普及应用,提高机械加工工装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