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1一、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从内容形式方法及插图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需求,本册书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复习单元为6页。每单元须六课时左右,约40课时。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五班的英语课,本班有学生46人,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多数学生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但因刚接触到英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学期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特别关心爱走神和爱做小动作的.学生。3、帮扶一帮一,关注待优生。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12组绘画,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2、能听、说、认读73个单词(包括文具、人体部位、颜色、动物、食品数字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的运用。3、能听、做、演18个游戏。4、能听、做12个“TPR”活动。5、能学会8个小制作。6、能唱14首歌曲。7、能听、说、唱10首歌谣。8、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三(3)班共有学生49人。这个班的学生纪律感很强。他们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模仿力、可塑性强,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英语了,有的是刚开始学,但对英语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二.课程教学目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在英语课堂上,适当地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三.教材编写思路:以话题为纲,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结构,运用英语去完成任务为目的。四.教材结构与内容:按单元形式整体设计和编写,采用“教案式”编排体系。第一册全书共6个单元(Unit1---Unit6),2个复习单元(Recyle1---Recyle2)。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教师可自由地选择并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别具一格的开头---不是“零”的零起点“WelcometoEnglish”。五.内容安排:单元内容Unit1Hello,GogoUnit2they’rebigUnit3DoyoulikebaseballReview1Unit4what’sthatUnit5whataretheseUnit6where’smybookReview2Unit7whattimeisitUnit8howmanyarethereUnit9doyouhaveplatesReview3Culture1:clothingCulture2:myroom六.总目标要求:(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2)能听说、认读73个单词(包括文具、人体部位、颜色、动物、食品、数字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的运用;(3)能听、做、演18个游戏;(4)能听、做12个TPR活动;(5)能学会8个小制作;(6)能唱14首歌曲;(7)能听、说、唱10首歌谣;(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学习对话的良好氛围。通过复习与新授对话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对话,为新对话教学作好辅垫,并可以以此导入新对话教学。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更好地为新授打好基础。二、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场景,表演对话。在教学对话前为学生设计场景,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语言动机。让学生发言,同时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将他们的句子串联成对话。请学生跟读。然后操练几遍,便可让学生在设置的场景里进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三、通过娱乐、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小学生中,就是再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非常爱玩。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对话教学中,设计各类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比中学,猜中学,玩中学,唱、跳中学。四、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手势。把一些单词、短语、甚至是句子与手势或是肢体语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