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精选17篇)《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篇1教材说明:我家住在大海边,是第十一单元大海中的一首儿童诗,它富有海边渔村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安排了12个能认的字和6个学写的字,引导学生拼读、听读识字,课文插图也非常美,这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操的好文章。这篇儿童诗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⒈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识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独立识字的能力。⑵通过小组合作,阅读理解诗文,继续培养学生听读识字能力和阅读习惯。⒉知识与技能:⑴能认识12个生字。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⑶借助画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⑷培养想象能力,初步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了解大自然中大海的美丽。初步渗透对大自然的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师画大海)这就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1单元,主题是大海。我们的朋友丁丁家住在大海边的月亮湾,他也想给你们讲讲渔村里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生:愿意。师: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我家住在大海边》。(师板题并释题)二、初读课文⒈请同学们看书。把书翻到56页,把书平放在桌子上,拿出笔来,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上。⒉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⒊同学之间互相检查,读音是否正确。⒋个别读课文。三、识字⒈教师贴卡片,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⒉快速读12个生字。⒊个别读12个生字。⒋分别用“住”“位”组词,并说一句话。四、诵读课文⒈师范读: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课文了。要求: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⒉就像老师读的那样个人练读。⒊小组合作:你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选出小组读的最好的。⒋学生个别读,进行评价。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⒈教师放音乐并叙述:让学生说说,你仿佛到了大海边,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什么。六、这首诗学完了,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七、布置家庭作业。板书设计:11、大海我家住在大海边《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篇2《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因为我们地处内陆,见过大海的孩子不多,对大海不熟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巧妙设计教学各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大海,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培养热爱大海的感情。2、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及其它方法识字,学习动+不+(补)短语,积累语言材料。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1、熟读至背诵诗歌《我家住在大海边》,认读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学习短语:动+不+(补)。2、了解大海,培养热爱大海的感情。3、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搜集材料的能力。三、精心做好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图片、照片,其他文字资料。(可让家长帮忙)2、多媒体课件。3、发下生字检查卡。四、巧妙设计教学步骤。(一)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因为离大海较远,见过大海的学生不多,但我了解到学生在幼儿园时学过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小螺号》,所以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并提示会唱的学生一起唱,从而缩小大海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自然导入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因为学前教育的不同,学生的识字水平也不一样,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作用,让识字较多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起到带头作用,既能给优秀生以成功的体验,又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先利用优秀生范读课文,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学课文。从范读课文到自读课文,教师只起推波助澜、积极引导的作用。1、指名优秀生读题目“我家住在大海边”,其余学生把题目中不认识的字画出来,想想读什么?(如不认识可提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利用拼音拼一拼;问同桌或其他同学;问老师;前后文连起来猜一猜。)然后将“我家”和“在大海”舍弃,反复读“住、边”,增强记忆。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3、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着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4、学生尝试自己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5、同桌合作,检查课文。(1)同桌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