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doc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纪传体断代史的创始者班固司马迁死后约百余年,又出了个十分著名的史学家班固,他写了一部专记西汉一朝的历史书,定名为《汉书》。这是断代为史,也用了纪传体的体裁,是为纪传体断代史的始作俑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父亲班彪才高而好述作,对史学很感兴趣。自司马迁作《史记》,因无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后的记载,许多人都争着搜集那以后的史事加以续补,可是续补之作的文笔都很拙劣,难与司马迁的伟大著作相匹配。班彪不满意那些续作,就继续采集历史资料,并以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加以补充订正,作《史记后传》数十篇,想要续完西汉一代的历史,可是他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就去世了。班固幼年随父亲到各地旅行,参观过名胜古迹。又由父亲教他识字读书,从9岁起就能写文章,铺读诗赋。据说有一次,父亲带他与自己的学生、当时已很有名气的学问家王充见面,王充提了些有关历史的问题问班固,班固对答如流。王充听后高兴地抚摸着班固的背对老师班彪说:“师弟是棵好苗子,将来继承司马迁的事业,记载汉朝历史的必然是他。”由此可见,班固在少年时代就已显露出具有史学的才华。班固16岁那年人洛阳太学读书,与崔胭、傅毅、李育等同学,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很有名气的学问家。班固的成就也不亚于他们。大约在班固21岁那年,父亲班彪开始撰写《史记后传》。在父亲写作过程中,班固帮助父亲搜集过资料,因而更增强了也对史学的兴趣。两年后,父亲去世,班固于守孝三年期满后,下决心继承父业,开始继续撰写父亲没有写完的书。在当时私撰国史是有罪的,班固刚刚在家写了四年,就被人告到汉明帝里,以私作国史罪被关进了监狱,已经写成的书稿,也全部被没收。但是幸运的事情接着发生了,他的弟弟班超伏阙上书,为他申辩为什么要撰写史书的意图,汉明帝埋没人才,特地拿班固已经写成的书稿读了几篇,觉得叙事清楚,文笔优美,确实能成为一部好的历史书,于是就把班固释放出狱,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叫他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冀等共同撰写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事迹的《世祖本纪》。接着,班固自己又撰写了西汉末、东汉初跟刘秀争雄的平林、新市等农民起义军和公孙述的事迹,成列传、载记28篇,呈交汉明帝。这《世祖本纪》和28篇列传载记都不属于西汉一朝的历史范围,汉明帝叫班固写这些,无非只是进一步考验一下他的史学才能。看了这些新写的书稿以后,汉明帝才完全相信班固确有能力完成史书的写作,就提升他为校书郎,典校秘书,正式叫他在兰台撰著《汉书》。班固的父亲班彪,在作《史记后传》前曾写一篇前代史书得失的评论,他对于司马迁的《史记》“采获古今,贯穿经传”,“善述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肯定,称赞司马迁是“良史之才”。但是对司马迁作史不能“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进行了批评。班彪以儒家正统观念来看待历史,认为写史书必须“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决不能用其他的道理来指导史书的写作。班固自幼受父亲的教育,他撰著《汉书》,当然也以儒家正统观念作为思想指导。班固对司马迁撰著通史性质的《史记》,把西汉前六个皇帝的历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表示不满,认为那样把汉朝的地位降低了。他认为秦朝不是个正统王朝,项羽没有正式做皇帝,更谈不上为他立本纪。班固一心要抬高汉朝地位,因而他提出了所谓“汉绍尧运,以建帝业”的说法,认为汉朝的刘邦建国是继承了尧的统绪。这样一来,不要说秦、项不足道,就是夏、商、周三代也难与汉朝相提并论了。既然“汉绍务运”,三代也难与之相提并论,那就只好把西汉王朝写成一部独立的史书,所以他终于抛开了连他父亲班彪在内那样续补《史记》的写法,创造了从汉高祖刘邦建国写起,写到王莽篡位为止那样的断代史,这就既能提高汉朝的地位,同时也提醒以后人们写东汉史的时候,也得从光武帝写起,不能采用续作《汉书》的办法,把光武帝续到王莽之后,与新市、平林并列起来写。班固的这种正统观念,既源于他的儒家观念,同时也可能形成于汉明帝叫他与陈宗、尹敏、孟冀等撰写东汉开国史时的感触。形成班固正统观念的另一个因素是:他在撰著《汉书》的过程中还参加了一次白虎观大会。建初四年门9年广在汉章帝的主持下,诸儒在洛阳白虎观讲论了一次五经同异,最后由章帝亲临裁决是非。这次大会由班固负责作记录,会后编成了一部《白虎通德论》。白虎观大会其实就是东汉封建皇朝统一思想的大会,也就是把儒家思想同阴阳五行、谶纬《汉书》书彩之学探合起来,把儒家思想宗教化,使之更加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大会。与会学者如杨终、魏应、淳于恭、李育、贾逵、张酺、鲁恭、桓郁、丁鸿、召驯、楼望及广平王刘羡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们多多少少都是与班固有共同语言的,加之当时诸儒的讲论最后由汉章帝亲临裁决,实际上带有法定的性质。因此,班固的《汉书》自然得与白虎观会议的主旋律同调,不仅在断代为史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