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减负作文减负作文1老师,真对不起!在您讲课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的“小脑”却没有跟着你的“大脑”转。我进入了梦乡,在和周公喝着茶,谈着天,说着地。我不但不在乎你的“当堂量刑”,也顾不了班主任的“秋后算帐”,因为我太累了,需要呼呼大睡。早上6点,天还没亮,“不知劳累”的父母就叫醒了我。我的眼睛死活睁不开,嘴却张得比饭碗还大。起床,刷牙,洗脸,整理被褥只能用10分钟,要不然准迟到。迟到了,班主任,值周的和值日的老师有得把我“狂轰滥炸”一番。白天,课与课这间连接得天衣无缝,老师与老师就像部队里互相换岗的哨兵,衔接的分秒不差。老师来了,大多都是带着我们去无边无际的题海中遨游。有的老师说,不入题海,焉能考重点;有的老师说,不游题海,有违熟能巧的古训。我说游腻了,老师说忍忍吧!;我说游累了,老是说不能歇。于是,在老师善意的劝告和压迫下,钻进了“一课一练”,“课堂达标”,“模拟测试”……放学的铃声敲响了,敬业精神极强的老师们还在不知所谓的讲大道理。有的同学向已经踏出校门的低年级同学看一眼,“明察秋毫”的老师也会习惯得说一句:“怎么,童年没过好?”这真是话中有话。晚自习便成了“特优待遇”;五位老师让我们吃香的,喝辣的:作业成了最好的招待;回到家还要拼命复习……深夜12点,我还在研究那死活记不起来的.单词,公式,定理。一天下来,我就像个漏气的皮球,软绵绵的,连做梦也没力气了。老师,请不要责备我,责备我在课堂里的“钓鱼”行为,因为我实在太累了。我的这双大而黑的熊猫眼圈告诉我,我急迫需要补充的不是知识养料,而是呼呼大睡。减负作文2不久前,教育部提出了一套为全国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消息一出,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减负固然是好事,这次的政策当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但可惜金无足赤,减负的弊端也很快显现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孩子们的接送问题。小学生原本上学就很早,使得家长们送完孩子后到达单位同样过早。经过此次减负后,小学生上学时间推迟,导致许多家长上班迟到,与原先恰好相反。不仅如此,本次提出的政策中也存在一些不必要甚至是有些过激的项目。我认为不必要的便是禁止初中设立重点班和通过学科竞赛成绩招生入学这两项。中学这样做就是为了选拔在各个学科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进入同一个班级,在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系统的培训中获得更好的提升。而取消了这些行动,无异于是在扼杀人才。暂停竞赛也有些操之过急,因为这些竞赛的成绩毕竟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量的`体现,并非是什么坏事。我认为至少现在的小学生们是不需要减负的。小学阶段培养的主要是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学业并没有多么繁重,作业也不是太多。而对于放学过早无法及时接学生回家的问题,我认为可以相应地延长校后托管的时长,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分为两节课。而中学的减负也不能过于着急,首先减少课程是绝无必要的,重点应放在作业过多和课外辅导班问题上,但这也需要见机行事,切不可大规模地轻举妄动,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对于此次“减负”的政策,我认为总体仍然是弊大于利,不算成功。但减负当然是好事,只是方法不太恰当而已。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看到减负不再是一把双刃剑,而能两全其美地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减负作文3“同学们,把你们的‘新视窗’交上来,以后在也不用写了!!”“耶!”“太好了!”“解脱了!!”这个好消息一传到我们班,课堂上立刻炸开了锅!因为为了写‘新视窗’,我们每天晚上都要牺牲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滋味可真不好受!一路上我是哼着小曲连蹦带跳回家的,一边看电视一边唱:“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话外音):“怎么啦,被天上掉下来的金子给打中啦!”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妈妈说了,还高兴地在镜子前翩翩起舞,(话外音):“那我得干紧给你在买一些练习册,功课可不能落下了!!”啊!我晕!!!不一会儿,《一练通》《一课三练》《100分考王》《AB卷》全都光顾了我的书包,我拖着沉重的双腿,毫不情愿地做起了作业。做着做着,我进入了梦乡:我的眼前是一坐豪华的学校,但奇怪的'是在上课时我并没有听到郎郎的读书声,而是同学们快活的笑声;下课了,同学们并没有在为作业而烦恼,而是在和老师一起玩游戏;放学时,同学们笑容满面,他们沉重的书包里装的不是课本和练习册,而是一些漫画书和动画光盘。我忍不住问校长:“你们学校的同学不学习语文数学吗?”校长说:“为了让同学们能快乐得学习,我们没个星期只上三天课,在课外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玩耍”听着听着,我对这所学校充满了向往,我多希望也能在着所学校上课啊!“你怎么睡着了,快起来。”梦境中的我被妈妈吵醒了,那所令我向往的学校已经消失,我又在题海中遨游~~这究竟是减负还是加负啊?!减负作文4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小崔说事》,我是崔永元。曾经看过一个漫画,作者已经淡忘,但内容却记忆犹新:某教育部官员在一次开会上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