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年双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1.(31分)2009年12月7~19日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低碳、减排”。这恰好反映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的环保、应对灾害等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汉武帝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耕地几乎全部开辟,包括中游十分脆弱的黄土高原,大片森林和草原被开辟为农田,下游平原的原始森林、草地更是垦伐殆尽。??中唐以后,黄河流域长期处于战乱状态,加之长期过度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最终引起环境恶化。??黄河河患日益严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灌溉系统破坏难以修复。――《中国通史》材料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摘自《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材料三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几幅图片图一工厂烟囱图2城市面貌图3《国富论》材料四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关的几幅图片图4等领救济品图5田纳西水利工程图6贸易保护主义图7日本少年(1)据材料一,分析汉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6分)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2)材料二反映出了清朝乾隆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3)据材料三图1~图3所提供的信息,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7分)(4)据材料四中图4、5提供的信息,概括“罗斯福新政”在抗灾上体现出的特点。(2分)并据材料四图4~图7归纳出这次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31分)(1)原因:过度开发;河患严重;长期战乱。分)(6(过度开发含“可耕地全部开发、森林草原辟为良田、森林草地垦伐殆尽,引起水土流失加剧”等说法;河患严重含引起“灌溉系统破坏难以修复”等说法。以上说法同等得分)认识:①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分)(4(围绕保护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等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现象:围湖造田(或圩田)(2分)。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突出(答人身控制松弛、或税制改革不得分);土地兼并严重,过度封建剥削导致过度垦地。分)(4(3)影响:①环境污染严重(或产生三废污染、空气污染严重等);②近代城市发展;③工厂制形成;④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分)(7(4)特点: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或:救灾与赈灾相结合;福利政策与扩大就业结合;政府救济的同时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2分)。影响:①加剧失业和贫困,社会危机严重;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矛盾摩擦日趋尖锐;③法西斯主义抬头,世界动荡不安。分)(62.(37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分)(3(6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中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中报史料》整理(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你认为《申报》把“国”改为“民”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分)(4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10分)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分)(4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