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举办西北师范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各基层团委、学生分会:为了着力培养我校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高素质,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发现和培育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志向、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学校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校学生会决定联合举办西北师范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竞赛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竞赛作品征集内容及要求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08年7月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3、作者必须是我校2010年7月份前正式在册的非成人教育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4、2008年以来被列为“挑战杯”种子项目的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资助金”项目原则上要求必须参赛。5、其它事宜严格按照《西北师范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条例(试行)》(西师发[2003]69号文件颁布实施)相关规定执行。三、竞赛作品上报时间及要求1、竞赛分初赛、决赛暨终审展示两个阶段,初赛由各学院自行组织,决赛暨终审展示由学校组织,初赛时间为2010年5月15日至5月25日,决赛暨终审展示时间为2010年6月中旬。2、竞赛作品要认真填写申报书(从http://www.nwnutw.com/下载),A4纸打印,一式两份,于5月15日之前上报学院。3、各学院在初赛的基础上,于5月25日前向大赛承办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团委(教学9号楼A704室)选送10—30件作品参加决赛,其中研究生作品数不得超过1/2。四、竞赛工作及评审1、为了做好本项工作,学校成立组委会,主任由于树青同志担任,成员由孙建安、卢小泉、张文礼、葛盾、梁兆光、雷鸣、赵兴虎、何瑛、周海杰、陈芳、高文星、杨路明等同志组成,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雷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本次大赛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团委、学生分会承办。2、各学院团委、学生分会要组成专门机构负责竞赛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充分挖掘,精心组织,评选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决赛。3、大赛组委会邀请校内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暨终审展示。决赛采取专家评审和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五、奖励办法1、学校评奖按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及学术论文、科技制作发明三类进行,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进入终审作品数量的3%、8%、24%和65%评选,予以表彰奖励。2、团体总分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团体奖次为:挑战杯1个、优胜杯1个、优秀组织奖4个。3、学校将从获奖作品中推选优秀作品参加于2011年4月中旬举行的甘肃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按照西师发[2003]69号文件精神,对获得省级等级奖的作品及其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附件:西北师范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二○一○年五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