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统测试题.doc
上传人:霞英****娘子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阜阳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统测试题.doc

安徽省阜阳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统测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省阜阳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统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韩非子说:“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这一现象A.使中央集权制遭到严重冲击B.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强化C.对国君统治构成潜在的威胁D.为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创造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大量的士卒逃逸并依附于有权势的地主贵族,会减少国君控制的人口和财政收入,增强地主贵族的实力,对君主统治构成潜在的威胁,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逃逸的士兵依附于地主贵族,体现了人身依附关系,但没有对比,无法得出“趋于强化”,故排除B项;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材料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2.考古工作者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发现了“士伍”,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家室、妻、子”。其中,有人欠政府的债,有人需向政府借器物使用,有人则沦为雇农、佃农,也有人拥有“臣妾、衣服、畜产”。据此可推知,秦代A.士兵是主要劳动力B.社会阶层呈现流动性C.政府征派赋役苛重D.自耕农阶层日趋瓦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家室、妻、子”等信息可知,“土伍”即自耕农,欠政府的债“借器物”“沦为雇农、佃农”“臣妾、衣服、畜产”表明部分自耕农向佃农或地主阶层转化,体现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选B项;“士伍”并非士兵,农民是秦代主要劳动力,故排除A项;秦代赋役苛重在题干秦简记载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自耕农阶层是秦代农民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瓦解,故排除D项。3.朱代书院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下图宋代书院的分布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的盛况B.中央集权的加强C.南北政局的不同D.经济格局的状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宋代书院集中于南方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重心南移,故选D项;A、B两项表述立足于从全国整体考虑,无法解释书院集中于南方的原因,故排除;材料是对两宋时期书院的统计,且书院是民间机构,受政局影响较小,故排除C项。4.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制,在地方设立布政使,负责行政;提刑按察使,负责监察;都指挥使,负责军政。明初这一措施A.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大变革C.仿照了宋代地方管理制度D.易于造成地方官吏不作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明代地方设立三司分割原来行省长官的权力,分工明确有利于中央对地乡的管控,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明代仍以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排除B项;宋代地方最高长官是知州,故排除C项;地方官吏职责明确,便于提高管理水平,故排除D项。5.1840年,英军陈兵于天津海口,向清廷递交照会。接到照会后,清廷拒绝了其中各项要求,同时决定将在粤主持禁烟而为英国所攻击林则徐等,以“措置失当”的罪名,“重治其罪”,为英国“代伸冤抑”。道光帝对此解释道:“总要上不伤国体,下不开边衅。”这表明,此时A.清廷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B.清政府外交政策趋于理性C.清朝统治集团主权意识觉醒D.中英就鸦片问题达成共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鸦片战争期间,清廷拒绝英国照会中的各项要求,但同时惩治林则徐等人以示让步,在“不伤国体”的前提下寻求“不开边衅”,表明清廷对英国侵华的实质尚未认清,故选A项;清政府对中英态势和对应地位缺乏理性认识,故排除B项;清朝统治者关注的“国体”实质上是封建统治,并非国家主权,故排除C项;题干中的处置措施是清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并未涉及英国的态度,故排除D项。6.自1911年10月11日起,上海的《民立报》通过专电、专栏等各种形式对武昌事件进行详细的连续报道,“报纸一出,购者纷至,竟至有出银元一元不能购得一份者”。这反映出A.共和思想广泛传播B.媒体借革命大肆敛财C.国人对时政的关注D.清朝统治已不得人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以各种形式对“武昌事件进行详细的连续报道”,人们争相抢购相关报纸等,反映出当时国人对时政的关注,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A项错误;媒体借革命大肆敛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清朝统治已不得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7.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民主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加人第三国际》《工会运动与共产党》《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少年运动问题》《妇女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