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浅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浅析.doc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浅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浅析来源:HYPERLINK"http://www.shhggfp.com"开广告发票http://www.shhggfp.com【摘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十余年了,金融业被推到同世界竞争的风口浪尖,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如何通过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始终是困扰业界的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出发,结合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浅析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关键词】金融企业;内控;内部控制当下世界金融体系正在发生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金融危机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根本上看,金融危机起因在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巨大矛盾,就是其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与其只拥有有限的自有资本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近几年来,银行业的重组与兼并潮流更加突出了这一特点。虽然巴塞尔委员会规定银行持有的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必须高于8%,但是,如果万一出现流动性不足导致支付危机,这8%终将是杯水车薪。此外,由于金融行业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以及金融产品所具有的虚拟性和业务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其逐利功能更容易发挥,却又不容易被管制。而且,金融环境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影响,使得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也大为增加。但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维护市场秩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十余年了,金融行业参与世界金融业竞争,总体上看金融行业还算稳定,但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已为世人共知,而且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务趋向多元化,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金融业风险也在增大。宏观层面上,我国在政策和法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手段,但是对于金融企业风险的控制,单单只靠这种外部的监管是远不足够的,还应该从微观层面,也即金融企业自身,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内控机制以及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才能更加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自从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我国第一个有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行政法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不少有关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来指导、规范和监管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内控环境尚不理想,内控意识薄弱,从金融企业宏观层面来所,内控组织架构不够完善,内控机制运作低效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偏低,这进而影响到微观层面金融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不足,缺乏金融风险防范理念,执行和贯彻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力度不够等。(2)内控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不够完备,金融业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和交流系统,在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等方面信息交流缺乏,不能有效地把业界信息反馈到金融企业管理层。同时,金融企业各级管理层之间也存在信息交流与反馈不充分的问题,总行同各分支机构之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差距也导致了相关信息交流的缺失,增加了金融企业的风险。(3)欠缺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在目前的政策法规中仍然缺乏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指导,从金融企业内部来看,内控部门的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测试程序不受重视,内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二、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议COSO报告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也即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根据COSO报告提出的框架,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当由五个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因而,结合这五个要素,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形成内控和风险防范的金融企业文化,管理层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采取恰当的授权和问责制度,激发员工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意识。第二,充分认识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风险为导向,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健全金融企业风险评估部门的职能,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活动,培养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的观念。第三,健全一体化的内部控制活动,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考察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完善授权审批制度,防止授权审批环节的漏洞,同时在业务程序上采取相应的程序控制,严格遵守业务流程。第四,加强信息沟通,完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金融企业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在同行业以及内部各级层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机制。第五,加强金融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对内部风险的监测,保证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