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师展示课听课心得体会2011年9月29日,那时我还是一名特岗教师,我有幸学习到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名师展示课,至今我对那节课的印象依然非常深刻。那节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确定位置(一)》,授课班级是初三一班,这个地方的教学模式是“目标引领,问题引领”,并提倡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听了这节课,我无论在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或教学思想方法上都深受启发,先将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思想方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五大环节,创设情境环节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重新排座,打乱学生原有的座位顺序,让学生随意坐下。这使学生都很到很惊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是为后面的位置坐标的学习打下伏笔。教师语言精练,循循善诱,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特别是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活跃,积极配合,使整堂课学的轻松,而知识却从中一步一步渗透。教师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比如:第三排第四列等来引出有序数对(a,b),其中a表示行数,b表示列数。由生活实际过渡到知识本身,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非常有意义。在知识应用练习环节,教师使题型活了起来,题的难度由浅入深,有知识本身又回到了生活实际,由此看来这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作课教师真是活了一番功夫啊。巩固环节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小结环节是我平时讲课最犯愁的地方,然而这节课教会我怎样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归纳小结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素质要达到一定程度,还需要教师整堂课的清晰指导和一目了然的板书。即使学生自身不是很优秀,也能通过板书和本节课清晰地学习思路来说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整堂课的学习不同于其它数学课,可以说是一节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验证、归纳总结的新课标所要求的课程类型。当然,这是我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也许有些内容我分析的不够透彻,或者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我没有完全发现,作为新教师,我觉得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二、让学生自己“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体验新知形成的过程.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很明显,新教师常常自己指导学生得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老教师则是诱导学生带领自己一起来学习。有些时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常会是一些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内容,而这位老师却创新地将重点以“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形式有目的地呈现出来,将自己总结归纳的内容作为新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样既避免出现“教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的应试教育现象,也培养学生逐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表达能力。三、合理分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整堂课都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练习、总结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拓展延伸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将平面图形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先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的形式呈现后再逐个击破,语言精炼。四、做到“步步清”,适时“举一反三”,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没有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否则学生将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学习新知识。即使在学生学会一种情况的前提下,还是要学生彻底地学会类型题,因此举一反三非常重要。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我们收获很多,老教师只讲一道题的效果比新教师讲一节课的效果还要高,高效课堂讲究教学方法,如此奇妙的效果和神奇的力量使我们更有勇气去尝试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去体验数学无穷的魅力,也使我们前进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作为新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一点一滴积累教学经验,从自己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最重要,我以后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活动情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的情景,可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情景创设具有很多作用: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引出学习目标。3.引出解决问题的思路。4.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二、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少讲解,而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三、教师要学会合理的调控时间。将每个环节所需时间合理分配,特别要预设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或由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并提前做出解决此类问题的答案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会更透彻的理解知识,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