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物流概念的产生与演进20世纪初,销售发生困难,从而使产品分销成为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同时,企业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它们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素质,以此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营销努力,提高分销经济效益。由此,人们才逐渐关注分销物流,物流的概念也开始萌芽。二、早期的物流概念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PhysicalDistribution”是这样定义的:物流(PD)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日本也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叫做“P.D.”,这一术语得到了广泛使用。1961年,日本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说,“比起来叫P.D.,不如叫做物的流通更好”。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术语。三、Logistics一词的出现从此,后勤学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Engineering)、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和后勤分配(Distribution)。后勤管理的方法,后被引入商业部门,被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商品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亦即将“P.D.”改为“L”,并将物流“L”定义为:“为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第二节物流在美国的发展一、物流观念的启蒙和产生阶段(1901——1949年)随着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提出了有关存货控制的“经济订货批量”EOQ规则,这一规则的目标是:在机器安装设置成本和由于不确定的产品需求而引起的库存持有成本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都表明了物流观念进入了启蒙和产生阶段。1915年,一些学者首次提出市场营销具有产生需求(DemandCreation)和实物供应(PhysicalSupply)两大功能,可称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概念的早期萌芽。具备一定现代意义的物流活动也开始出现。一次大战期间,英国尤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以“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为宗旨的“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现代物流活动。二、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推广阶段(1950——1978年)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军事后勤管理的理论引入经济部门,应用于流通领域和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在美国,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已经形成,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作为能提升顾客服务水准的功能被大大强化,物流业就得到了快速发展。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德·德鲁克的“经济的黑暗大陆”文章,强调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这对实业界和理论界的物流活动又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此期间,物流的内涵也有了变化,由营销领域的实物分拨(PD)逐渐拓展到物料管理、采购、库存控制、仓储等活动。此时,一般认为物流包括物料管理和实物分拨两大组成部分。三、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1979——1985年)70年代末,美国运输业掀起了放松管制的浪潮。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物流活动的法规、法案。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已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物流业已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1984年,哥拉罕姆·西尔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物流再认识”一文,指出:现代物流对市场营销、生产和财务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战略高度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四、物流理论、实践的纵深化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大为提高,人们认识到物流不仅与生产密切相关,而且与营销也紧密相连。于是,强调营销与物流的再结合,从而使物流理论进一步向纵深化发展。80年代后期,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也十分迅猛,成为物流发展强有力的支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的应用为物流系统中数据交换铺平了道路。POS系统、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90年代末,美国运输部长推出了《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指出:这个规划反映了克林顿政府长期持有的主张,即运输不再只是水泥、沥青和钢铁。最大的挑战是建立一个以国际为所及范围、以多种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