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打造农村现代职业体系的创新探索_武汉农村家园建设.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系统打造农村现代职业体系的创新探索_武汉农村家园建设.pdf

系统打造农村现代职业体系的创新探索_武汉农村家园建设.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11期系统打造农村现代职业体系的创新探索*——武汉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实践的社会学分析之一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100872)摘要:如果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中心问题或根本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抓住这个问题是农村建设发展成功的前提,抓不住这个问题则会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那么,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把广大尚处于现代职业体系之外的农民群众逐步纳入现代职业体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农村制度创新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治本的途径。武汉“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两年的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其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打造现代职业体系的思路和经验,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个学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提炼,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代职业体系产业化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7)11-0105-08运动起来替代才可以。”[1]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自一、乡村建设与农民运动的历史启示:抓住不然也有自己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论证。在根据地内和在同历史时期农村问题的中心国民党统治区,做这一工作的分别有毛泽东和陈翰笙等这样一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历史地说,中国社会学的两种传统——马克思主家。这两种运动都分别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占有自己应义社会学传统和学院派传统,对乡村建设、农村建设有的地位。这两种运动的根本分歧是旧中国农村的土都不陌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早期社会学中乡地所有制问题。对此,不仅马克思主义派这样看,李景村建设学派的核心人物,如晏阳初、梁漱溟、李景汉等汉先生在1936年出版的《定县土地调查》也得出了这前辈的观点已经广为人知。他们在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样的结论:“总之,我们不能不承认土地问题是农村问研究中,借鉴中外各种社会学理论学说并形成自己的题的重心,而土地制度即生产关系,又是土地问题的观点,然后以此为指导,从事实际的乡村建设事业。与重心,其次才是生产技术及其他种种问题。若不在土1地私有制度上想解决的办法,则一切其他的努力终归0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农民运动,即中国共产党在根据5地实行的土地革命。这一点梁漱溟先生自己说得很明无效,即或有效,也是很微的一时的治标。一个政府是确;“要想消除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另有一种农民不是一个革命的政府,一个政党是不是一个革命的政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11期党,和一个人是不是革命的人,很可以从其对于土地群众、缺乏群众支持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没有为农制度的主张来决定。”[2]。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没有想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之所以是不彻底的,实际问题。梁漱溟承认,无论定县,还是邹平,情况都是如工作之所以是社会改良性质的,主要就在于没有抓住此。他说:“我们试以乡村工作的几个重要的地方说:土地制度这个根本问题。例如,晏阳初(1890—1990)头一个定县平教会,定县人并不欢迎。本来最理想的等人曾根据他及平教会提出的“愚穷弱私论”,提出中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虽然纷繁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复杂,但其根本问题则是人的问题。他反复论证说,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惟不动,甚至因为我在中国人身上存在着四大缺陷,或曰四大基本问题,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这就是“愚”、“穷”、“弱”、“私”。针对这四种病,他提去。此足见我们未能代表乡村的要求!我们自以为我出要进行四大教育:“文艺教育”救农民的愚,“生计教们的工作和乡村有好处,然而乡村并不欢迎,至少是育”救农民的穷,“卫生教育”救农民的弱,“公民教育”彼此两回事,没有打成一片。”[7]。这种情况与当时根救农民的私。这种不触动愚、穷、弱、私的根本原因的据地里紧紧围绕土地制度问题成功发动群众,土地改教育救国论当然是行不通的。又如,梁漱溟(1893-革受到农民群众热烈拥护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1988)根据他所提出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尽管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只是对旧中国把中国的社会问题归结为政治问题,把中国的失败归农村社会恶性运行的现实的修修补补,但这一学派所结为文化的失败:“中国之失败,就在其社会散漫、消作的探索还是有一定贡献和价值的[8]。其中,乡村建极、和平,无力。”[3]提出中国应走从农村引发工业,以设学派的探索引起了社会学界的争论,从而推动了中乡村为本而繁荣都市之路。在他看来,若能走这条路,国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