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早期预防和干预.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杀的早期预防和干预.doc

自杀的早期预防和干预.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杀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今年以来不断有高端引进人才、明星自杀的报道,如:2009年9月17日凌晨,浙江大学海归博士,在回国三个月以后,从自己居住的大楼跳下,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2009年10月20日凌晨,湖南某大学海归博士跳江自尽。2009年10月31日,国内某著名歌手用坠楼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他们的行为令世人震惊,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和事业,而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呢?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自杀?通常把有意自行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自杀。又进一步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自杀意念是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指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而自杀死亡就是有意采取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有自杀意念的比率远远高于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估计是400:20:1,也就是说大部分有自杀意念的人并不会真正自杀。自杀是否很常见?其实自杀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均存在自杀现象。据估计世界上平均每天有1000人自杀身亡,自杀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0.9%。1996年53个国家年龄标化后的平均自杀死亡率是15.1/10万;而同年我国城乡自杀死亡率分别为8~12/10万和20~30/10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水平。另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外意死亡。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有明显上升趋势。自杀有那些常见的原因?自杀者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惩罚自己的罪错,寻求同情和帮助,示威或报复等。而自杀的原因却极为复杂,通常认为自杀是一种由多因素决定的社会行为,其确切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归纳起来有下列相关因素:外部因素:如,失恋、夫妻闹离婚、超强的学习工作压力、失业、亲人居丧、监禁拘押、突患重大疾病或重大慢性疾病,以及重大灾难事件、遭受政治迫害等重大生活事件都是诱发自杀的常见外部原因。内部因素:如,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等精神疾病,或具有优柔寡断,遇挫折或困难时过高估计困难,行为冲动,以及情绪不稳,神经质等性格特征的个体易于发生自杀。自杀是否有早期信号?多数情况下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察觉一些蛛丝马迹。大约2/3的自杀者自杀前都有可观察到的信号。发现下列信号之一时,应警惕个体近期内有进行自杀的可能性。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为。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个体再发生自杀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64倍,至少有10%的自杀未遂者最后死于自杀。既往自伤或自杀未遂行为次数越多,时间越近,程度越重,预示患者再次发生自伤或自杀的可能性越大。直接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表达过自杀的意愿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出消极、悲观厌世情绪。不愿意讨论自杀问题或有意掩盖自杀意愿,常是自杀的一个重要信号。主动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药物、刀具、枪支,或常在江河、悬崖、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患者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亲友交待家庭今后的计划、安排和打算时。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振,沉默少语,失眠,或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自杀是否可以预防?多数自杀行为是可以预防的,自杀预防的重点应是自杀高危人群,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瘾和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者和自杀未遂者。以抑郁症为例,抑郁症的终身自杀死亡率约为15%,大大超出普通人群。而中国普通老百姓并不认为抑郁障碍是一种疾病,甚至羞于寻求专业帮助。其实自杀成功者自杀前存在抑郁或抑郁相关障碍的比率非常高,而抑郁障碍在医学上是可以治疗的,因此自杀者自杀前如能寻求专业帮助,自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另外自杀也常发生在抗抑郁治疗前或治疗初期,多数重症抑郁患者还未来得及使用抗抑郁药就已自杀身亡。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多是单身年长男性,常独居,有较多的自杀未遂史,并常嗜好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影响自杀的因素多种多样,预防的措施亦涉及到多个方面。政府或卫生主管部门可以鼓励和促进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公众对自杀的防范: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众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对中小学生进行各种生活技能训练,如分析和解决问题、应付挫折、表达思维和情感的能力,以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