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作研究WorkStudy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进入新世纪,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动效整合和利用。二是组织方式欠科学。目前的培训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包揽过多,在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农民工实际,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三是培训补贴补偿机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培训补偿标准偏低,补贴范围偏窄,使用效益不高,培训补贴拨付方式标准不一致。第二,培训体系基础薄弱。目前,承担农民工培训的机构主要有职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培训中心等,全省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虽有900多家,但良莠不齐,难以适应培训需求。此外,扶贫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有关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也自行组织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培训。第三,培训成效不显著。主要体现在:一是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瞄准市场需求开设专业,致使培训后的农民工难以及时就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相脱节;二是培训质量不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为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用工逐步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的需要,国家在弱化户籍制度壁垒、废除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开辟通道的同时,开始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从此,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安徽农民工培训工作概况安徽是农业和人口大省,也是农民工输出大省,全省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每年稳定在1200万人左右。我省十分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将其作为就业和农民工工作的重点内容,摆到突出位置。近年来,各级财政安排了大量资金专项用于农民工培训补贴,2004~2009年,共安排农民工培训资金8.45亿元,为开展农民工培训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我省农民工培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侧重点是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移,实现就近就地转产转岗就业;同时对拟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二是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从2006年开始,主要是针对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和拟转移到城镇非农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12★决策刊中刊·当前我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第一,政策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一是政出多门。目前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都在举办以农民工为对象的各类培训,但由于没有一个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造成各部门封闭运作,导致培训资源分散,各类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得不到有对策措施研究总结前几年的经验教训,着眼于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和突破。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1、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民工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应当建立政府领导牵头总负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归口管理,财政部门统筹管理使用各部门的补贴资金,农业、扶贫等部门积极配合,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对农民工培训机构的认定、组织实施、成果鉴定作出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科学调度,协调跨区域合作。2、改变农民工培训的组织推动方式。改变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任务驱动型的推动方式,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或委托劳务公司,以劳务派遣的方式把农民工组织起来。3、建农民工培训网络。构建统一的农民工培训网络,省级统筹制定农民工培训规划、调拨资金使用、规划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建设、进行培训成效和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市级负责目标考核认证、中高级(提升)培训、建设、市级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建设、指导县级农民工培训工作;县级负责组织实施、初级培训、县级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建设;乡村级负责宣传、动员、组织生源和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建立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民工培训补贴信息系统,各部门在统一系统平台上对农民工培训进行实名制管理。第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农民工培训制度,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政策,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农民工培训,形成社会力量培训、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广大农民工自愿参加的培训格局。目前情况下,“二个统按照一,三个不交叉”的思路,整合培训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即统一使用培训资金、统一制定相关标准,培训机构不交叉、培训内容不交叉、培训对象不交叉。第三,加强培训基础建设,提升培训能力。1、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建立培训新体制。农民工培训实际上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