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关师德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锦集六篇师德学习心得体会篇1我院开展了师德学习心得征文活动,对于刚刚迈入教师队伍整一年的我有很多的感触。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应该是第一位的。师德古已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赋予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今的知识时代对师德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我认为师德不是孤立的,而是多方面系统的。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对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明确其职业性质,才能落实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有关的待遇。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教师职业更不例外。教师到底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国家公职人员,虽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作为公务员)对待的。国家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的显著特点是有具体的职业资格要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的考试并认定职业资格。对于教师而言,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上述国家,必须取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后,才有可能由政府任用为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干部”对待的。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规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看,仍把教师列为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地位较高、职业稳定、待遇有保障,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公众向往的职业。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公职人员地位高,社会影响大,所以限制也较多,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作为教师,不准有反政府的言论;禁止教师集体和政府进行谈判;美国虽然比欧洲宽松一点,但教师和政府谈判只限于工作条件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教师不能罢工,等等。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教师的公职人员性质,要求更高,因为教师职业有社会形象、社会影响问题,不仅对学生,对社会也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的那样,“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表现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因此,要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能够长期起作用。很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无不谈及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终身影响。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是对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条件的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各种类型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说,教师的劳动“产品”——学生,是一种特殊“产品”,在理论上不应当有“废品率”。教师的劳动“产品——学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将其列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更不能抛弃他。要运用教育规律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去调动他的积极性,挖掘他的潜力。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要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的基础。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