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师承临床实习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中医师承临床实习心得体会(精选篇1)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景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__医院为进一步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学术主导作用,传承他们的学术经验,培养造就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医院于20__年10月全面总结了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20__年所取得的成效,系统地指导继承人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更好的完成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和经验整理等相关师承教育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师承教育基本情况。医院共有4名指导老师,其中市级1名,县级2名,乡级1名;继承人10名,本院7名,外院3名。二、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指导老师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学生单独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学生跟师合作发表论文1篇,师徒合作科研立项1项。三、监督考核一年来,我院师承工作通过跟师带教、临床实践、定期讲课、典型医案讲评、示范诊疗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师承活动,特别是在指导老师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技的指导熏陶下,继承人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诊疗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统计,继承人收集整理讲义21篇;月记102篇;读书笔记26余万字;跟师学习522.5天;独立实践3054天。医院师承教育考核小组对照每位跟师人员协议书任务内容的考核指标认真查阅资料,考核结果10名继承人均按要求完成了本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合格率100%。四、经验及体会以上初步成绩的取得,归纳为四点体会,一是制订行之有效的师承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二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中医馆,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师承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搭建了中医学习的良好氛围,为继承人提供高水平的学习研究条件;四是注重师承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中医师承临床实习心得体会(精选篇2)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曾推荐《思考中医》这本书,当时不以为然,后经同学再次推荐才有了读它的念头,阴差阳错,在搬宿舍过程中偶得此书,看来是缘分的安排,不得不读了!书中的言语很朴实,且有思辨性,我自然而然地被其吸引,多处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还记得这之前有过类似的感觉,是在一次研究生组会上听同学讲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当时听起来觉得相当精彩,真想会议结束就好好读一读,好好感悟,可惜自己得了“软骨病”,没了下文。回想一下,二十三岁了,我还真没完完整整看过几本好书,记忆中只有《围城》《简爱》了,由于自己是理科生的缘故?可我明明是很爱文学创作的!虽然写几篇文章算不得什么创作,但情怀还是藏隐在其中的,有心人,天不负?刘力红自己说他写《思考中医》用了十年的时间在酝酿,正是十年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