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体积稳定性、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在水利工程广泛应用。本文将对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水利中图分类号:TV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投资力度,特别是在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后,大量的以保障民生、防洪减灾为主的水利项目不断开工建设,促进了基层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基层水利设施效益,就必须提高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性能和创新施工工艺,最主要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强度、稳定性等性能,这就形成了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导向,被誉为21世纪的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在新拌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即高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温升低,硬化过程干缩小,以达到无初始裂缝,硬化后的渗透性低。庆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水资源不足,地形沟壑交错,目前主要实施的项目为山区水库,中小河流治理、高边坡处理、复杂地形处理等技术难点较为常见,合理运用高性能混凝土来满足各种设计指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1高性能混凝土出现的原因水工建筑物不仅承受静水压力,还要承受各种动水压力、地震震荡力等多种不同的外部荷载,受力较为复杂;同时水工建筑物内部及其地基内还会产生渗流,进而产生对建筑物稳定不利的渗透压力,还有可能引起地基的渗透变形;高速水流通过泄水建筑物时产生的强烈冲蚀作用和冲刷作用,对构成水工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抗冻性、抗渗性等指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今有许多重要结构不仅要求其混凝土为高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好,在超载下有延性,还要热反应低,渗透率小,耐火、自重轻、耐磨损、收缩小、内部抗拉性能高、蠕变小、抗疲劳的持久性强和析水少等高性能,而普通混凝土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常出现混凝土建筑物破坏失效甚至崩塌,工程结构的开裂、塌方等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现代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单一高强化的主流思想受到批判,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成为合理的、科学的发展路线。2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2.1设计思路高性能混凝土是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混凝土在不同阶段对其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的特点,设计配制出能满足各阶段性能要求的特殊混凝土。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混凝土材料诸多性能的改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2.2实现水工混凝土高性能的技术途径高性能混凝土一般水灰比在35%以下,采用5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以矿物质超细粉取代部分水泥,掺入高效减水剂,使坍落度适合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为70MPa左右。混凝土配置中必须优选优质原材料,如优质水泥与粉煤灰,超细矿渣与矿粉,与所选水泥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优质高效减水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且粒形级配良好的骨粒等;配合比设计方面,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并限制水泥浆体的体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掺用一种以上矿物掺合料,在满足流动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选高效减水剂的品种与剂量,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在0.4以下;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并强化质量控制意识与措施,是高性能混凝土由试验室配合比转变为满足实际工程结构需求的重要保证。2.3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2.3.1水泥。不是所有的水泥都可以用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必须是:①标准稠度用水量要低,从而使混凝土在低W/C时也能获得大流动性;②水化放热量和放热速度要低,以避免因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纹;③水泥的强度要高,以保证使用较少的水泥用量获得高强混凝土。中热硅酸盐水泥,球状水泥、调粒水泥等均可用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2.3.2矿物质掺合料。在完全水化的水泥石中,Ca(OH)2约占25%,具有可溶性,在硬化混凝土中分布极不均匀,呈多孔质结构,强度很低,从而影响砂浆与粗骨料之间的粘结强度。为了改善其界面结构,在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矿物质掺合料,与其进行二次反应生成难溶的水化硅酸钙凝胶沉积在界面的孔隙内,降低Ca(OH)2的富集及定向排列,因而可以提高界面强度,还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常用的矿物质掺合料主要有:①硅粉;②磨细矿渣;③优质粉煤灰;①超细沸石粉等.它们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活性SiO2,其主要反应过程为:xCa(0H)2+SiO2+mH2O=xCaO.SiO2?nH202.3.3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