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复习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复习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复习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历史周练十五注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2、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500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3、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6、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7、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8、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9、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11、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12、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13、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十二铜表法》B、习惯法C、《民法大全》D、公民法14、古代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A、法学家的不断努力B、维护统治的需要C、平民的要求和斗争D、社会的不断发展15、“万民法”取得“公民法”是为了适应()①版图的扩展②国际交往扩大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