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灵波****ng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篇1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范超“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一、课前准备。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按系统论的观点,开放系统是与外界有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结合起来,实行“大阅读”策略,是很有教学价值的设计。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界,使他们终身获益。(周一贯评点)《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第一课时中已对文章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设计理念]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教学目标]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体会人物。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默读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看来同学们对本课印象深刻,那就让我们回到文中,回顾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为名除掉他,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利用自己的神机妙算从敌人曹操那儿借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3.文章中斗智斗勇的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何等人也?(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周瑜何等人也?(嫉贤妒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这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依据)(二)习作。1.三国人物风貌大家已经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记录下你对他们的印象和认识,好吗?(出示写作要求)2.指读要求,其他人跟读。3.对于习作的要求,你能否为大家的写作做以解读?(第一部分要简写;第二部分要抓住一个人的一个特点,点到即止;第三部分要细写,抓住具体字、词、句来分析;第四部分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谈。详略要安排合理,一、二、四部分略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