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 考点三 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26练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doc
上传人:努力****爱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 考点三 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26练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doc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考点三运动与力的关系第26练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6练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时间20分钟)1.[2022·四川眉山市一诊]如图甲(侧视图只画了一个小车)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各系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相同的小盘,增减盘中的砝码可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增减车上的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两车左端各系一条细线,用一个黑板擦把两细线同时按在固定、粗糙的水平垫片上,使小车静止(如图乙).拿起黑板擦两车同时运动,在两车尚未碰到滑轮前,迅速按下黑板擦,两车立刻停止,测出两车在此过程中位移的大小.图丙为某同学在验证“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时的某次实验记录,已测得小车1的总质量m1=100g,小车2的总质量m2=200g.由图可读出小车1的位移x1=5.00cm,小车2的位移x2=________cm,可以算出eq\f(a1,a2)=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eq\f(a1,a2)________eq\f(m2,m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022·贵州贵阳市四校联考]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1)若取M=0.4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A.m=5gB.m=15gC.m=40gD.m=400g(2)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Δt1、Δt2、d、x表示)(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A.适当增大挡光片宽度dB.适当减小挡光片宽度dC.滑块释放时应尽量靠近光电门G1D.适当增大滑块释放点与光电门G1间的距离3.[2022·天津市部分区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钩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1)实验时,某同学没有进行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将每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a­F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图线.(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B.小车质量应远远大于钩码的质量C.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都应重新平衡摩擦力D.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钩码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E.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和M,直接用公式a=eq\f(mg,M)求出(3)如图丙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0s,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26练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1.答案:2.45(2.43~2.47均可)2.04(2.02~2.06均可)等于解析:刻度尺最小分度为0.1cm,则小车2的位移为x2=2.45cm,由于误差,2.43~2.47cm均可.由于小车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x=eq\f(1,2)at2可知,由于时间相同,则有eq\f(a1,a2)=eq\f(x1,x2)=eq\f(5.00,2.45)≈2.04,由于读数误差,则2.02~2.06均可,由题意可知eq\f(m2,m1)=eq\f(200,100)=2,故在误差允许范围内eq\f(a1,a2)=eq\f(m2,m1).2.答案:(1)D(2)a=eq\f(d2,2x)eq\b\lc\[\rc\](\a\vs4\al\co1(\f(1,(Δt2)2)-\f(1,(Δt1)2)))(3)BD解析:(1)本实验无法精确测量细绳的拉力得到滑行器所受的合外力,则需要用砝码的重力近似替代,而条件是要求m≪M,故A、B、C项的砝码质量较小满足条件,D项的m=400g不满足近似替代的条件,故最不合适的质量选D.(2)由光电门测速度原理可得两个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1=eq\f(d,Δt1),v2=eq\f(d,Δt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eq\o\al(\s\up11(2),\s\do4(2))-veq\o\al(\s\up11(2),\s\do4(
立即下载